[拼音] sòng jiù yíng xīn
[释义] 旧:原来的;从前的。原指送旧官;迎新官。泛指一般的送走旧的;迎接新的。
[出处] 宋 杨万里《宿城外张氏庄早起入城》:“送旧迎新也辛苦,一番辛苦两年闲。”
[拼音] sōu cháng guā dù
[释义] 比喻绞尽脑汁;苦思苦想。
[出处] 明 冯惟敏《不伏老》第一折:“一个家搜肠刮肚,不知饥,不知渴,只觉得口内生烟。”
[拼音] sù xīng yè mèi
[释义] 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夙:早;兴:起来;寐:睡。
[出处] 《诗经 卫风 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拼音] sǔn gōng féi sī
[释义] 损害公家的利益而使私人获利。
[出处] 《新华月报》1979年第1期:“在群众中,有些人损公肥私,无理取闹。”
[拼音] sǐ xīn yǎn ér
[释义] 固执拘泥,想不开。比喻性情固执,或者遇事想不开的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死心眼儿了!”
[拼音] shòu zhī wú kuì
[释义]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出处]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这些钱是自己豁出老命赚来的,万般辛苦,受之无愧。”
[拼音] shí shí zài zài
[释义] 真实,不夸张,现实存在的
[出处]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40回:“八王就实实在在问话,孩儿也细细告诉了他,就求他请诏。”
[拼音] shuō dào zuò dào
[释义] 言行一致,说过的话一定用行动实现
[出处] 莫应丰《将军吟》第二章:“你看吧!我说到做到。”
[拼音] shè shì wèi shēn
[释义] 指接触社会少,经历世事不多,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
[出处] 《晋书·孔衍传》:“宗人夷吾有美名,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之。”
[拼音] tuō jiāng zhī mǎ
[释义] 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出处] 茅盾《夜读偶记》:“但因采取了漫谈的方式,信笔所之,常如脱缰之马,离题颇远。”
[拼音] tóu bǐ cóng róng
[释义] 指读书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投:扔掉。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拼音] tán tiān shuō dì
[释义] 天上地下;无所不谈论。形容漫无边际地谈论或指随意闲扯。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钱青见那先生学问平常,故意谈天说地,讲古论今。”
[拼音] tiān xià dà luàn
[释义] 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出处] 《后汉书·曹节传》:“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方者。”
[拼音] tài rán chǔ zhī
[释义] 形容遇事镇定自如。也指对事不放在心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出处] 《续资治通鉴 元顺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处之,若承平无事,此事安逸所以为根本之祸者也。”
[拼音] tān xīn bù zú
[释义] 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拼音] tòng bù yù shēng
[释义] 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
[出处] 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拼音] tài píng shèng shì
[释义] 指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比喻非常兴盛安定的社会。太平:社会安定。
[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余谓太平盛世,元夕张灯,不为过侈。”
[拼音] tiān zuò zhī hé
[释义]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出处] 《诗经 大雅 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拼音] tàn náng qǔ wù
[释义] 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出处]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煜》:“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拼音] tuī jǐ jí rén
[释义] 用自己的意志去推想别人的心意。 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出处] 宋 朱熹《与范直阁书》:“学者之于忠恕,未免参校彼己,推己及人则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