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nǎn yán hàn xià
[释义] 赧:因羞愧而脸红。颜:面容。形容羞愧到极点。
[出处]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七回:“公子誉之过情,令人赧颜汗下。”
[拼音] nán zhī běi zhī
[释义] 南枝向暖,北枝受寒。比喻彼此处境的苦乐不同。
[出处] 唐 李峤《鹧鸪》诗:“可怜鹧鸪飞,飞向树南枝。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
[拼音] nì tiān bào wù
[释义] 违反天意,残害万物。
[出处] 《文子·精诚》:“逆天暴物,即日月薄蚀,五星失行,四时相乘,昼冥宵光,山崩川涸,冬雷夏霜。”
[拼音] nì tiān fàn shùn
[释义] 背逆天意正道。
[出处] 《周书·齐炀王宪传》:“直若逆天犯顺,此则自取灭亡。”
[拼音] niān duàn zī xū
[释义] 髭:嘴上边的胡子。频频搓转胡子,以致搓断了几根。形容写诗时反复推敲的情态。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35回:“因为这种拈断髭须的音调,在这个书斋里,不容易听到的。”
[拼音] niú kǒu zhī xià
[释义]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后以“牛口之下”、“牛口”借指卑下的地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
[拼音] niú tóng mǎ zǒu
[释义] 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出处] 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拼音] nòng yù chuí xiāo
[释义] 弄玉:秦穆公之女。比喻男欢女悦,结成爱侣,共享幸福。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7回:“萧史教弄玉吹箫,为《来凤》之曲。”
[拼音] niǎo shòu shuài wǔ
[释义] 率:一起。飞鸟走兽一齐婆娑起舞。形容政治清明,鸟兽也受到感化
[出处] 唐·韩愈《贺册尊号表》:“曾不得与鸟兽率舞、蛮夷纵观为比,衔酸抱痛,且耻且惭!”
[拼音] nú jiǎn zhī chéng
[释义] 驽:劣马;蹇:跛驴。用劣马或跛驴拉的车子。比喻能力低下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驽蹇之乘,不骋千里之途。”
[拼音] nài shàng zhù xià
[释义] 指畏首畏尾的很为难的样子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刚才都在前厅上栽我,我又有些奈上祝下的,只恐娘嫌我嘴长耳大。”
[拼音] nán huò zhāi guǒ
[释义] 南货:南方的食品;斋果:供品。南方产的食品和上供的果品
[出处] 《北史·魏收传》:“尚书右仆射高隆之,求南货于昕、收。”
[拼音] nuò nuò ěr ěr
[释义] 尔尔:如此如此。是,就这样办
[出处]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拼音] nán yán lán xiù
[释义] 难言:谈不上;臭:味;兰臭:像兰花一样的香味。指气味相投的朋友
[出处] 《周易·系辞》:“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拼音] nì yān rú dǎo
[释义] 惄焉:忧思伤痛的样子。忧思伤痛,心中像有东西撞击。形容忧伤思念,痛苦难忍
[出处] 《诗经·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拼音] náo sāo hǔ yǎng
[释义] 猱:猴。猱替老虎搔痒。形容表面曲意奉承,暗箭伤人
[出处] 《贤弈编》:“虎首痒,则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拼音] ní cháng yǔ yī
[释义] 以云霓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装束美丽
[出处]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拼音] nèi wú yuàn nǚ,wài wú kuàng fū
[释义] 怨女:到了出嫁年龄而未嫁的女子;旷夫:成年而未娶妻的男子。指人们都能找到配偶,成家立业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下》:“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拼音] nán shān yǒu niǎo,běi shān zhāng luó
[释义] 鸟儿在南山,却到北山去张网捕捉。比喻方法不对,无法达到目的
[拼音] nìng yǔ qiān rén hǎo,mò yǔ yī rén dí
[释义] 宁愿与千人做朋友,不要与一个人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