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
  • 自作门户

    [拼音] zì zuò mén hù
    [释义] 指自己创立派别或结成宗派。同“自立门户”。
    [出处] 《旧唐书 韦云起传》:“今朝廷之内,多山东人,而自作门户,更相剡荐,附下罔上,共为朋党。”
  • 昼伏夜动

    [拼音] zhòu fú yè dòng
    [释义] 白天埋伏,夜晚活动。
    [出处] 《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
  • 昼伏夜游

    [拼音] zhòu fú yè yóu
    [释义] 犹昼伏夜动。
    [出处] 《隋书 高祖纪下》:“历阳广陵,窥觎相继,或谋图城邑,或劫剥吏人,昼伏夜游,鼠窃狗盗。”
  • 纵横开合

    [拼音] zòng héng kāi hé
    [释义] 指操纵自如。同“纵横开阖”。
    [出处] 柯灵《向拓荒者致敬》:“这些文学的核心是迫切的现实感,而笔锋所至,纵横开合,娓娓而谈,从历史掌故……直至民间说唱与绘画。”
  • 咂嘴弄唇

    [拼音] zā zuǐ nòng chún
    [释义] 见“咂嘴弄舌”。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回:“[王举人]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不觉就吃了一惊;一会儿咂嘴弄唇的,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
  • 咂嘴舔唇

    [拼音] zā zuǐ tiǎn chún
    [释义] 见“咂嘴弄舌”。
    [出处] 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十段:“武震却吃得又香又甜,一面吃一面还咂嘴舔唇的,品着滋味。”
  • 咂嘴咂舌

    [拼音] zā zuǐ zā shé
    [释义] 见“咂嘴弄舌”。
    [出处]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二:“菜上来了,老头儿咂嘴咂舌地夸奖这菜的滋味。”
  • 宰鸡教猴

    [拼音] zǎi jī jiào hóu
    [释义] 用杀鸡来警戒猴子。比喻严惩一个以警告其余。
    [出处]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章:“吴七总想抓个奸细来‘宰鸡教猴’一下,吴坚和家剑平反对;怕闹得内部更混乱,又怕有后患。”
  • 早出暮归

    [拼音] zǎo chū mù guī
    [释义] 见“早出晚归”。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 造茧自缚

    [拼音] zào jiǎn zì fù
    [释义] 作茧自缚。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
    [出处] 陶行知《中国大众教育问题》六:“他们帮助敌人造成联合战线攻打他们自己,他们像蚕一样,造茧自缚。”
  • 遭劫在数

    [拼音] zāo jié zài shù
    [释义] 谓命中注定要遇到灾难。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他竟要弄得到一处,这人也就算个遭劫在数的了!”
  • 遭时制宜

    [拼音] zāo shí zhì yí
    [释义] 犹言因时制宜。
    [出处] 《隋书·经籍志一》:“遭时制宜,质文迭用,应之以通变,通变之以中庸。”
  • 遭事制宜

    [拼音] zāo shì zhì yí
    [释义] 犹言因事制宜。
    [出处]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世俗岁殊,时变日化,遭事制宜,因时而移,旧之非者,何可放焉!”
  • 造因得果

    [拼音] zào yīn dé guǒ
    [释义] 见“造因结果”。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可见造因得果,虽有人为,也是上天暗中安排定的。”
  • 造因结果

    [拼音] zào yīn jié guǒ
    [释义] 谓无论制造何种因缘,必得相应之后果。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世人造因结果的这场公案,原是上天给众生开得一个公共道场。”
  • 择邻而居

    [拼音] zé lín ér jū
    [释义] 挑选邻居好的地方居住。
    [出处] 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诗:“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 诈痴不颠

    [拼音] zhà chī bù diān
    [释义] 谓假装痴呆。
    [出处]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卢梦仙江上寻妻》:“方明白前日卖酒歌诗,诈痴不颠的老儿,正是他所差之人。”
  • 沾风惹草

    [拼音] zhān fēng rě cǎo
    [释义] 比喻卖弄风流,挑逗、勾引异性。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左右街坊,有几个奸诈浮浪子弟,晙见了武大这个老婆,打扮油样,沾风惹草,被这干人在街上,撒谜语,往来嘲戏。”
  • 斩荆披棘

    [拼音] zhǎn jīng pī jí
    [释义] 同“披荆斩棘”。
    [出处] 清·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吐蕃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蕃育子孙至数百万。”
  • 沾泥带水

    [拼音] zhān ní dài shuǐ
    [释义]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办事不干脆。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授曲》:“一有字迹,则沾泥带水,有不如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