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
  • 雪鬓霜毛

    [拼音] xuě bìn shuāng máo
    [释义] 同“雪鬓霜鬟”。
    [出处] 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四折:“只要他休泄漏俺这萍跟浪脚,那知道翻断送他雪鬓霜毛。”
  • 削草除根

    [拼音] xuē cǎo chú gēn
    [释义] 犹斩草除根。谓从根本上消除祸患。
    [出处]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不争晋公主怀孕在身,产孤儿是我仇人,待满月钢刀铡死,才称我削草除根。”
  • 雪耻报仇

    [拼音] xuě chǐ bào chóu
    [释义] 雪:洗掉。洗掉耻辱,打击仇敌。亦作“报仇雪耻”。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
  • 雪鸿指爪

    [拼音] xuě hóng zhǐ zhǎo
    [释义] 同“雪泥鸿爪”。
    [出处] 明·王世贞《与徐子与书》:“雪鸿指爪,又未知竟落何地也。”
  • 雪泥鸿迹

    [拼音] xuě ní hóng jì
    [释义] 同“雪泥鸿爪”。
    [出处] 清·冯珍《摸鱼子·寄戴受兹》词:“去年曾记深宵语,也算雪泥鸿迹。”
  • 学如穿井

    [拼音] xué rú chuān jǐng
    [释义] 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学道当如穿井,井愈深,土愈难出。”
  • 雪兆丰年

    [拼音] xuě zhào fēng nián
    [释义] 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古人云:‘雪兆丰年’。”
  • 雪中鸿爪

    [拼音] xuě zhōng hóng zhǎo
    [释义] 同“雪泥鸿爪”。
    [出处] 清·陈维菘《水调歌头·题友人词并示方邺大匡》词:“万象雪中鸿爪,一过已忘情。”
  • 寻弊索瑕

    [拼音] xún bì suǒ xiá
    [释义] 犹言吹毛求疵。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内阁·江陵议分祀天地》:“江陵身后,攻之者寻弊索瑕,以功为罪。”
  • 循次而进

    [拼音] xún cì ér jìn
    [释义] 循:依照,顺着。依照一定的步聚或次序逐步推进或提高。亦作“循次渐进”、“循序渐进”。
    [出处] 唐·韩愈《答窦秀才书》:“操数寸之管,书盈尺之纸,高可以钓爵位;循次而进,亦不失万一于甲科。”
  • 寻花觅柳

    [拼音] xún huā mì liǔ
    [释义] 见“寻花问柳”。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貌虽癯而精血未耗。寻花觅柳,儿女事犹然自觉情长。”
  • 寻流逐末

    [拼音] xún liú zhú mò
    [释义] 犹舍本求末。
    [出处] 宋·朱熹《答吕伯恭书》:“因悟向来涵养功夫全少,而讲话又多强探,必取寻流逐末之弊,推类以求,众病非一,而其源皆在此。”
  • 寻源讨本

    [拼音] xún yuán tǎo běn
    [释义] 穷本溯源。
    [出处] 唐·刘知畿《史通·申左》:“如二传者,记言载事,失彼菁华,寻源讨本,取诸胸臆。”
  • 息迹静处

    [拼音] xī jì jìng chù
    [释义] 息:止息;迹:行迹,脚印;处:处所。要想不见行迹,只有自己静止不动。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出处] 《庄子 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 啸傲风月

    [拼音] xiào ào fēng yuè
    [释义] 啸傲:随意长啸吟咏游乐。在江湖山野中自由自在地吟咏游赏。
    [出处] 茅盾《夜读偶记》五:“他们都是些逃避现实的无病呻吟的梦想家,或者是啸傲风月的隐士。”
  • 休兵罢战

    [拼音] xiū bīng bà zhàn
    [释义] 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出处] 元 孔文卿《东窗事犯》楔子:“只不过休兵罢战还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寻。”
  • 学如登山

    [拼音] xuá rú dēng shān
    [释义] 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出处] 三国 魏 徐干《中论 上 治学》:“夫听黄钟声,然后知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
  • 循名考实

    [拼音] xún míng kǎo shí
    [释义] 循:依照;责:要求。按其名而求其实,要求名实相符。亦作循名责实。
    [出处] 三国 魏 傅嘏《难刘劭考课法论》:“夫建官均职,清理民物,所以务本也,循名考实,纠励成规,所以治末也。”
  • 心志难夺

    [拼音] xīn zhì nán duó
    [释义] 心志:抱负;夺:强取。形容意志坚定,难以改变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 心折首肯

    [拼音] xīn zhé shǒu kěn
    [释义] 心折:佩服;首肯:点头同意。心中信服,并点头同意。形容钦佩赞许到了极点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回:“便一五一十,把谭孝移品行端方,素来的好处,说个不啻口出。东宿闻之心折首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