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àng dì tí juān
[释义]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拼音] wàng fēng xī zhǐ
[释义] 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
[出处]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嘿尔,望风希旨,甚于受属。”
[拼音] wù fù hóng qiáo
[释义] 用来比喻把信件寄丢了或没有收到对方的信件。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郎。”
[拼音] wàng duàn bái yún
[释义] 形容想念父母。
[出处] 《新唐书·狄仁杰传》:“亲在河阳,仁杰在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拼音] wèi yǐng è jì
[释义] 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出处] 《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拼音] wǔ gǔ bù shēng
[释义] 庄稼不生长。指灾荒之年。
[出处] 《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谷不升,谓之大侵。”
[拼音] wàn lǐ péng yì
[释义] 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 唐·元稹《送友封》诗:“鹏翼张风欺万里,马头无角已三年。”
[拼音] wú yuǎn bù jiè
[释义] 不管多远之处,没有不到的。同“无远弗届”。
[出处] 《南史·陈纪·武帝》:“用能百揆时序,四门允穆,无恩不服,无远不届。”
[拼音] wéi dēng qiè jiàn
[释义] 比喻真相难明,令人猜疑。同“帷灯匣剑”。
[出处] 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如帷灯箧剑。如暮鼓晨钟,隐隐约约,莫非正喻相关,真正令我难解。”
[拼音] wán bīng dú wǔ
[释义] 轻率无度地使用武力。
[出处] 宋·司马光《进五规状·保业》:“骄者玩兵黩武,穷泰极侈。”
[拼音] wán shí ài rì
[释义] 亦作“玩时贪日”。谓贪图安逸,旷废时日。
[出处] 清·谭嗣同《仁学》:“由此类推,无往而非玩时愒日,即幸而得至百年,无形中已耗强半。”
[拼音] wán suì yī yuè
[释义] 同“玩岁愒日”。
[出处] 明·周圣楷《张居正本传》:“乃当事者玩岁愒月,卒不能以实应,即敷奏,徒文具耳。”
[拼音] wáng bù xuán kuǐ
[释义] 犹亡不旋踵。
[出处] 《新唐书·萧瑀传》:“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跬。”
[拼音] wáng bù xuán zhǒng
[释义] 谓迅速灭亡。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形容时间极短。
[出处] 宋·苏辙《序》:“晋武帝削平吴蜀,任贤使能,容受直言,有明主之风,然而亡不旋踵。”
[拼音] wàng chén bù shēng
[释义] 比喻听见风就是雨,不辨事情的虚实真伪。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贤难》:“且闾阎凡品,何独识哉?苟望尘僄声而已矣。”
[拼音] wàng fēng xī xīn
[释义] 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多指遁世隐居。亦喻知难而止息。
[出处] 南朝·梁·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拼音] wàng fēng xī zhǐ
[释义] 指说话行事见机迎合他人意旨。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杜恕传》:“近司隶校尉孔羡辟大将军狂悖之弟,而有司默尔,望风希指,甚于受属。”
[拼音] wáng gòng dàn guàn
[释义] 王:汉代王吉字子阳。贡:即贡禹。弹冠:拂去冠上的尘埃,喻将出来作官。比喻好朋友进退相随,取舍一致。也指一人得官,同类相庆。亦作“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萧育传》:“少与阵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拼音] wàng méi gé lǎo
[释义] 喻徒有虚名之官。
[出处] 唐·白居易《每见吕南二郎中新文辄窃有所叹惜因成长句以咏所怀》:“望梅阁老无妨渴,画饼尚书不救饥。”
[拼音] wǎng pèi xué bù
[释义] 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因利骋节,情采自凝;枉辔学步,力止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