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
  • 头上著头

    [拼音] tóu shàng zhuó tóu
    [释义] 犹言头上安头。比喻多余和重复。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云门山文偃禅师》:“诸和尚子,饶你道有什么事,犹是头上著头。”
  • 投袂援戈

    [拼音] tóu mèi yuán gē
    [释义] 表示为国效命。同“投袂荷戈”。
    [出处] 《梁书 武帝纪》:“独夫丑纵,方煽京邑。投袂援戈,克弭多难。”
  • 托物连类

    [拼音] tuō wù lián lèi
    [释义] 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见“托物引类”。
    [出处] 明·王炜《书胡立三先生诗稿后》:“诗之为用,共托物连类,足以寓人不能宣之意。”
  • 托物引类

    [拼音] tuō wù yǐn lèi
    [释义] 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
    [出处] 宋 苏轼《答黄鲁直书》:“《古风》二首,托物引类,真得古诗人之风,而轼非其人也。”
  • 天不憗遗

    [拼音] tiān bù yìn yí
    [释义] 憗:愿;遗:留。天公不愿意留下这一个老人
    [出处] 《南齐书·褚渊传》:“天不憗遗,奄焉甍逝,朕用震恸于厥心。”
  • 太阿在握

    [拼音] tài ē zài wò
    [释义] 太阿:泰阿,宝剑名;握:执持。比喻掌握权柄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内臣兼掌印厂》:“世宗神圣,以至今上,俱太阿在握,可无过虑。”
  • 讨恶剪暴

    [拼音] tǎo è jiǎn bào
    [释义] 讨:征伐;剪:斩断。征伐和铲除凶恶残暴的势力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夫讨恶剪暴必声其罪,宜先分裂,夺其土地,使土民之心,各知所归。”
  • 吐属不凡

    [拼音] tǔ shǔ bù fán
    [释义] 吐属:谈吐。形容谈吐出众,不同一般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开道阔达,吐属不凡。”
  • 同窗契友

    [拼音] tóng chuāng qì yǒu
    [释义] 同窗:同学;契:意气相合。老同学,好朋友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
  • 投杼市虎

    [拼音] tóu zhù shì hǔ
    [释义]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比喻毫无根据的谣言,说的人多了,让人信以为真
    [出处] 南朝·宋·臧质《举兵上表》:“蔽于流议,投杼市虎,成于十夫。”
  • 投之豺虎

    [拼音] tóu zhī chái hǔ
    [释义] 投:扔。指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
    [出处] 宋·陈亮《寄何茂恭文》:“要不能无遗憾于死生,安得取而投之豺虎!”
  • 拖紫垂青

    [拼音] tuō zǐ chuí qīng
    [释义] 拖:垂下。汉代诸侯佩带的印绶为紫色,公卿为青色。比喻官位显赫
    [出处] 《续古文苑·大隋车骑秘书郎张君之铭》:“昔年慷慨,拖紫垂青。”
  • 忝颜偷生

    [拼音] tiǎn yán tōu shēng
    [释义] 忝颜:有辱脸面;偷生:苟且活着。形容厚着脸皮苟且地求生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拜坛》:“弟愚不才,忝颜偷生。”
  • 弢迹匿光

    [拼音] tāo jì nì guāng
    [释义] 弢:同“韬”。隐藏行迹与光彩
    [出处]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彭越观时,弢迹匿光,人具尔瞻。”
  • 退徙三舍

    [拼音] tuì xǐ sān shě
    [释义] 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 汉·王充《论衡·变虚篇》:“夫三恶言不能使荧惑守心,三善言安能使荧惑退徙三舍?”
  • 恫心疾首

    [拼音] tōng xīn jí shǒu
    [释义] 恫:疼痛。形容极端仇恨
    [出处] 《新唐书·萧锐传》:“我是以恫心疾首,思刷厥耻。”
  • 涂不拾遗

    [拼音] tú bù shí yí
    [释义] 涂:通“途”,道路。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途;涂不拾遗。”
  • 绨袍恋恋

    [拼音] tí páo liàn liàn
    [释义] 绨袍:粗丝绢袍子;恋恋:留恋。指不忘旧情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7回:“汝所以不得死者,以绨袍恋恋,尚有故人之情。”
  • 唾玉钩银

    [拼音] tuò yù gōu yín
    [释义] 形容书法像银沟一样刚劲有力,言谈像美玉一样华丽
    [出处] 元·方回《湖口寄方去言》诗:“和篇勤唾玉,枉教妙钩银。”
  • 唾手可待

    [拼音] tuò shǒu kě dài
    [释义]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很快就可以得到或成功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可乘此机会,就好取幽州。若得了幽州,辽国之亡,唾手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