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ián rán zì zú
[释义] 谓胸中恬淡,无处不感到满足。
[出处] 《西湖佳话·孤山隐迹》:“故和靖能高卧孤山,而足迹不入城市者二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诚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拼音] tiān xià mò dí
[释义] 见“天下无敌”。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至是凡五十年,而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拼音] tián yán mèi yǔ
[释义] 见“甜言软语”。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滴珠叹了一口气缩做一团,被吴大郎甜言媚语,轻轻款款,扳将过来。”
[拼音] tiān zāi dì biàn
[释义] 自然界发生的灾害变异。
[出处] 《魏书·崔诰传》:“比年以来,天灾地变,都在秦凉。”
[拼音] tiě bǎn tóng pá
[释义] 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同“铁绰铜琶”和“铁板铜弦”。
[出处] 清·二石生《十洲春语·评花小诗·杭州绣凤》:“铁板铜琶唱《大江》,西来潮气未全降。”
[拼音] tiě bǎn tóng xián
[释义] 形容豪迈激越的文章风格。
[出处] 清·蒋士铨《临川梦·提纲》:“铁板铜弦随手弄,娄江有个人知重。”
[拼音] tiě bì tóng shān
[释义] 比喻坚强可靠的势力。
[出处] 清·感惺《游侠传·侠圆》:“有这两位豁刺刺的大头脑做我的铁壁铜山,难道这小小官儿,不让我自由做做么?”
[拼音] tiě xié tà pò
[释义] 比喻长途跋涉,到处寻求。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逃难》:“便天涯海崖,天涯海崖,十洲方外,铁鞋踏破三千界。”
[拼音] tōng biàn dá quán
[释义] 同“通权达变”。
[出处]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二公通变达权,皆可为长民者之法也。”
[拼音] tóng chéng tiě bì
[释义] 见“铜墙铁壁”。
[出处] 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民间之作寨堡者,亦饬令仿效为之,处之铜城铁壁矣。”
[拼音] tōng qián zhì hòu
[释义] 见“通前彻后”。
[出处] 《平妖传》第十一回:“先从左壁上起,将手捻定,通前至后,凡有字处,次等拂过,共一十三张。”
[拼音] tóng shēng gòng qì
[释义] 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
[出处] 清·李渔《蜃中楼·耳卜》:“我想世上的人,同声共气的也有,谁似我们两个德性、才华,不争分寸。”
[拼音] tóng shēng tóng qì
[释义] 见“同声共气”。
[出处]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四回:“故小弟要进京里寻个知己,代他干营,好来任这海关监督,这时同声同气,才好做事。”
[拼音] tōng wén dá lǐ
[释义] 谓有学问懂礼仪。
[出处]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岂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拼音] tóng xīn hé dé
[释义] 同“同心同德”。
[出处] 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我有两个同胞兄弟,一个是洞庭君,一个钱塘君。洞庭与俺同心合德。”
[拼音] tōng yōu dòng wēi
[释义] 通晓、洞察幽深而细微的道理。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佛光满禅师法嗣》:“并钩深索隐,通幽洞微。”
[拼音] tóng yuán yì pai
[释义] 见“同源异流”。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
[拼音] tóng zhōu gòng mìng
[释义] 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
[出处]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二回:“占光又催着道:‘我们此刻,统共一十四个人,真正同舟共命,务求大家想个法子,脱了干系才好。’”
[拼音] tóng zhù tiě jiāo
[释义] 见“铜浇铁铸”。
[出处] 张英《老年突击队》:“大炮师傅,我们年轻人是铜铸铁浇的,这点辛苦算得什么!”
[拼音] tóu luǎn jī shí
[释义] 比喻不自量力,自取失败。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4卷:“所谓以羊将狼,投卵击石,幸而不用,何过望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