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
  • 桃蹊柳陌

    [拼音] táo qī liǔ mò
    [释义] 指春景艳丽的地方。亦作“桃蹊柳曲”。
    [出处] 唐·刘禹锡《蹋歌词》:“桃蹊柳陌好经过,镫下妆成月下歌。”
  • 桃蹊柳曲

    [拼音] táo qī liǔ qǔ
    [释义] 指春景艳丽的地方。同“桃蹊柳陌”。
    [出处] 宋·周邦彦《迎春乐》词:“桃蹊柳曲闲踪迹,俱曾是大堤客,解春衣贳酒城南陌。”
  • 讨恶翦暴

    [拼音] tǎo è jiǎn bào
    [释义] 征讨和剪除凶恶残暴的势力。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夫讨恶翦暴必声其罪,宜先分裂,夺其土地,使土民之心,各知所归。”
  • 韬戈偃武

    [拼音] tāo gē yǎn wǔ
    [释义] 收藏兵器,停止武备。谓息兵修文。
    [出处] 《隋书·炀帝纪》:“译靡绝时,书无虚目,韬戈偃武,天下晏如。”
  • 韬迹隐智

    [拼音] tāo jì yǐn zhì
    [释义] 谓藏匿踪迹,不露才智。
    [出处] 北齐·刘昼《新论·韬光》:“是以古之有德者,韬迹隐智,以密其外。”
  • 讨流溯源

    [拼音] tǎo liú sù yuán
    [释义] 谓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
    [出处] 清·王韬《蘅花馆诗录》自序:“余自少读诗,自古作者以逮本朝诸大家,皆欲讨流溯源,穷其旨趣,久之,益知作诗之难。”
  • 讨是寻非

    [拼音] tǎo shì xún fēi
    [释义] 惹是生非,故意挑剔。
    [出处] 明·无名氏《白兔记·诉猎》:“哥嫂每夜里巡更不睡,讨是寻非。哥嫂他那里昧己瞒心,料想苍天不负亏。”
  • 韬形灭影

    [拼音] tāo xíng miè yǐng
    [释义] 谓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出处] 北齐·刘昼《新论·韬光》:“物之寓世,未尝不韬形灭影、隐质遐外,以全性栖命者也。”
  • 腾达飞黄

    [拼音] téng dá fēi huáng
    [释义] 同“飞黄腾达”。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就中若讲人品心地,却只有我这安学生,只可惜他清而不贵,不能腾达飞黄。”
  • 体恤入微

    [拼音] tǐ xù rù wēi
    [释义] 同“体贴入微”。
    [出处] 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必须明白透澈,体恤入微。”
  • 太山北斗

    [拼音] tài shān běi dòu
    [释义] 太山为五岳之首,北斗为众星所拱,故常用以比喻众所崇仰的人。
    [出处] 宋·施德操《北窗炙輠》上卷:“欧公在天下如太山北斗,伯修自揣何如,仅更作其序,何不识轻重也。”
  • 谈不容口

    [拼音] tán bù róng kǒu
    [释义] 犹言赞不绝口。
    [出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五卷:“有弘农杨蘧者,曾到岭外,见阳朔、荔浦山水,谈不容口。”
  • 谈过其实

    [拼音] tán guò qí shí
    [释义] 犹言言过其实。
    [出处] 唐·卢照邻《五悲·悲今日》:“尝谓谈过其实,辨而非真。”
  • 弹斤估两

    [拼音] tán jīn gū liǎng
    [释义] 形容掂量轻重。
    [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言真道假、弹斤估两的在日光中烜耀。惹得一市人都来观看,不住声的有人喝采。”
  • 谈若悬河

    [拼音] tán ruò xuán hé
    [释义] 犹言口若悬河。
    [出处] 《司勘集》:“加以谈若悬河,识同藻鉴,车骑填门,履綦沓座,狎梵侣以玄深,结胜流而觞咏。”
  • 忐上忑下

    [拼音] tǎn shàng tè xià
    [释义] 谓心神不定,恐惧不安。
    [出处] 《宋元戏文辑佚·张资鸳鸯灯》:“吃了万千控持,谙了无限磨难,受了多少忐上忑下。”
  • 糖舌蜜口

    [拼音] táng shé mì kǒu
    [释义] 甜言蜜语,说讨人喜欢的动听的话。
    [出处] 《群英类选·〈海神记·王诉神〉》:“起初时为闲游,到后来被啜哄,糖舌蜜口随他弄。”
  • 添醋加油

    [拼音] tiān cù jiā yóu
    [释义] 见“添油加醋”。
    [出处]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她是担心符癞子首先把事情吵开,又添醋加油,把真象歪曲,引起他所看中的人的难以解释的误会。”
  • 天地诛灭

    [拼音] tiān dì zhū miè
    [释义] 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
  • 天老地荒

    [拼音] tiān lǎo dì huāng
    [释义] 见“天荒地老”。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天老地荒,此情无尽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