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uí shēng zhú xiǎng
[释义] 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出处] 东汉·王符《潜夫论·贤难》:“此随声逐响之过也。”
[拼音] shǔ dé qí lóng
[释义] 龙:杰出人物。蜀国得到诸葛亮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拼音] shān liù chuān shí
[释义] 山里的滴水可以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就可以成功。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泰山之溜穿石。”
[拼音] sān tóu liǎng xù
[释义] 形容事务繁杂,不易弄清头绪。
[出处] 宋 朱熹《答张敬夫书》:“则不免将一个心把捉另一个心,外面未有一事时,里面已是三头两绪。”
[拼音] sè yú yán lùn
[释义] 形容说话迟钝。
[出处] 《宋书·南郡王义宣传》:“生而舌短,涩于言论。”
[拼音] shì sǐ ruò shēng
[释义] 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形容不怕死。
[出处] 《庄子 秋水》:“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拼音] shì sǐ rú shēng
[释义] 把死去看做活着一样。形容不怕死。同“视死若生”。
[出处] 汉·晁错《守边劝农疏》:“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
[拼音] sān lín sì shè
[释义] 泛指邻居。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王三老闻知此事,率了三邻四舍,提壶挚盒,都来庆贺,吃了好几日喜酒。”
[拼音] sāi wēng dé mǎ
[释义] 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出处] 清·李渔《比目鱼·耳热》:“精神乏,安心要把驴儿跨,又谁知塞翁得马,塞翁得马。”
[拼音] sān děng jiǔ bān
[释义] 同“三等九格”。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5回:“金莲:‘若是这等的也罢了,我说又是没廉耻的货,三等九般使了接去。’”
[拼音] sān děng jiǔ gé
[释义] 犹三六九等。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孟玉楼道:‘娘,不是这等说,李大姐倒也罢了,没甚么倒吃了他爹恁三等九格的。’”
[拼音] sān hǎo liǎng dǎi
[释义] 谓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虔婆道:‘也常时三好两歹的,亏的太平府陈四老爷照顾他。’”
[拼音] sāo rén yì kè
[释义] 同“骚人墨客”。
[出处]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湖山幽境,风月遨游,实骚人逸客之常情。”
[拼音] sāo wēng mò kè
[释义] 同“骚人墨客”。
[出处]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元和至今,骚翁墨客,代不乏人。”
[拼音] shā rén rú tiě
[释义] 见“杀人如麻”。
[出处] 《新唐书·黄巢传》:“观察使韦岫战不胜,弃城遁,贼入之,焚室庐,杀人如蓺。”
[拼音] shā yī lì bǎi
[释义] 见“杀一砺百”。
[出处] 《周书·苏绰传》:“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
[拼音] shā yī suō shí
[释义] “杀”念shài。犹节衣缩食。明 宁濂《故丽水叶府君墓铭》:“家虽贫,杀衣缩食,葬宗党十余。”
[出处] 明·宁濂《故丽水叶府君墓铭》:“家虽贫,杀衣缩食,葬宗党十余丧。”
[拼音] shā yǔ bào lín
[释义] 飞鸟羽毛脱落,养鱼之水已干涸。用以比喻不得志,处境极为困难。
[出处] 南朝·宋·鲍照《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拼音] shān bāo hǎi róng
[释义] 比喻器量宏大,胸襟开阔。
[出处] 宋·释惠洪《韩廉使奉御赞》:“究其心胸,山包海容,表里不隔,八窗玲珑。”
[拼音] shān bēng shuǐ jié
[释义] 见“山崩川竭”。
[出处]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蜀郡本汉所兴,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殆必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