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rì yuè shēn chén
[释义] 比喻不合,作对。
[出处] 元 萧得祥《杀狗劝夫》第一折:“也不是我特故的把哥哥来恨,他他他,不思忖一爷娘骨肉,却和我做日月参辰。”
[拼音] rì zhōng bì huì
[释义] 彗:晒干。太阳到中午正好晒东西。比喻做事应该当机立断,不失时机。
[出处] 《六韬 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
[拼音] rán qí zhī mǐn
[释义] 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出处] 相传三国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胁迫下七步成诗,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宋 宁参《白水县斋十咏》序:“曾无击钵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拼音] rǎng mèi yǐn lǐng
[释义] 揎袖捋臂,伸长头颈。形容激奋盼望貌。
[出处] 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天下学士有志于圣人者,莫不攘袂引领,愿受指教,听教诲。”
[拼音] ràng sān ràng zài
[释义] 见“让再让三”。
[出处]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且各曹长被举之人,亦必须让三让再以副举贤若夔龙之美事,及再三为大众所推乃得受之,以弘让德而镇嚣争焉。”
[拼音] rè kě zhì shǒu
[释义] 火热可以灼手。比喻权势显赫。
[出处] 唐·郑棨《开天传信记》:“安乐公主,上之季妹也。附会韦氏,热可炙手,道路惧焉。”
[拼音] rén tóng yī shì
[释义] 犹言一视同仁。
[出处] 《元典章·诏令一·成宗立皇太子诏》:“於戏!庆衍无疆,既正名于国,本仁同一视,尚均福于黎元。”
[拼音] rì gàn bù shí
[释义] 同“日旰忘食”。
[出处] 唐·皮日休《忧赋》:“故王之忧国者日旰不食,士之忧位者载贽出疆。”
[拼音] rì jiǎo yǎn yuè
[释义] 旧时相术家称极贵之相。偃月,指额角似半弦月。
[出处] 晋·袁宏《后汉纪·顺帝纪上》:“[梁后]选入掖庭,相工茅通见之,惊曰:‘此所谓日角偃月,相之极贵,臣未尝见之。’于是以为贵人。”
[拼音] rù gé dēng tán
[释义] 犹命相拜将。谓荣任高官显爵。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4回:“列公,你只看他这点遭际,我觉得比入阁登坛金闺紫诰还胜几分。”
[拼音] rǔ guó tiǎn mín
[释义] 见“辱国殃民”。
[出处] 明·刘基《春秋明经》:“他日西鄙之伐,辱国殄民,果谁之所致乎!”
[拼音] rú yùn zhū zhǎng
[释义] 象放在手心里摆弄一样。形容事情办起来非常容易。
[出处] 《列子 杨朱》:“杨朱见梁王,言治天下如运诸掌。”
[拼音] ruì cuò qì suǒ
[释义] 谓因受挫而气势丧尽。
[出处] 清·魏源《圣武记》第七卷:“任举败没,锐挫气索,晏起偷安,将士不得一见。”
[拼音] rán kāng zhào xīn
[释义] 烧糠照明。比喻勤奋学习。同“然糠自照”。
[出处] 《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李琪》:“明年,丁母忧,因流寓青、齐间,然糠照薪,俾夜作昼,览书数千卷。”
[拼音] rèn xī náng kuò
[释义] 比喻全部擒获或肃清。
[出处] 清 唐甄《潜书 两权》:“天下多群盗,衽扱囊括,可次取也。”
[拼音] róng huì tōng jiā
[释义]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 宋 叶適《司农卿湖广总领詹公墓志铭》:“已而遍观诸书,博求百家,融会通浃,天文、地理、象数、异书,无不该极。”
[拼音] róng yè guàn tōng
[释义] 犹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出处] 清 秦笃辉《平书 文艺下》:“殆于圣贤之义理,心领神会,融液贯通,然后参之经史子集,以发其光华,范之规矩准绳,以密其法律,而后乃称为文。”
[拼音] rú yú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
[释义]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出处]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况且‘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罢。”
[拼音] rú yǐn shuǐ zhě,lěng rè zì zhī
[释义] 指自己直接经历的事,自己最了解
[出处] 唐·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拼音] rú rén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
[释义]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蒙山道明禅师》:“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