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
  • 日丽风清

    [拼音] rì lì fēng qīng
    [释义] 阳光明丽,清风送爽。形容天气晴和。
    [出处]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外面日丽风清,蓝天如洗,是一个典型的明净的秋日。”
  • 日落千丈

    [拼音] rì luò qiān zhàng
    [释义] 形容景况急剧下降。
    [出处] 郭沫若《塔·喀尔萝姑娘》:“人事变迁,真是谁也不能前料。回想起来仅仅是两年间的岁月,而我这两年间的生涯真正是日落千丈了。”
  • 日暮路远

    [拼音] rì mù lù yuǎn
    [释义] 同“日暮途远”。
    [出处] 《尉缭子·兵教下》:“日暮路远,还有挫气;师老将贪,争掠易败。”
  • 日暖风恬

    [拼音] rì nuǎn fēng tián
    [释义] 见“日暖风和”。
    [出处] 唐·钱起《山中酬杨补阙见访》诗:“日暖风恬种药时,红泉翠壁辟萝垂。”
  • 日濡月染

    [拼音] rì rú yuè rǎn
    [释义] 濡:浸润。染:熏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亦作“日渐月染”。
    [出处] 清·魏祝亭《两粤傜俗记》:“因避徭赋,举家窜入,日濡月染,凡饮食衣服器用,皆与真傜无异。”
  • 日许时间

    [拼音] rì xǔ shí jiān
    [释义] 见“日许多时”。
    [出处] 宋·杨万里《过吕城闸》诗:“一船最后知何故,日许时间独不来。”
  • 日已三竿

    [拼音] rì yǐ sān gān
    [释义] 同“日上三竿”。
    [出处] 明·王錂《春芜记·探遗》:“你看日已三竿,且到佛殿前探望一回何如?”
  • 日异月更

    [拼音] rì yì yuè gèng
    [释义] 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
    [出处] 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文字之变,日异月更,不可穷诘。”
  • 日异月殊

    [拼音] rì yì yuè shū
    [释义] 每天每月都有差异。形容变化大。
    [出处] 明·袁宗道《论隐者异趣》:“农工商贾,厮养皂隶,所作之事,日化月迁,所说之语,亦日异月殊,以其新也。”
  • 日饮无何

    [拼音] rì yǐn wú hé
    [释义] 见“日饮亡何”。
    [出处] 宋·苏轼《赵既见和复次韵答之》:“酸寒可笑分一斗,日饮无何足袁盎。”
  • 日月不居

    [拼音] rì yuè bù jū
    [释义] 形容时光流逝。
    [出处] 《北史·隋纪·炀帝》:“日月不居,倏经三纪。”
  • 日昃旰食

    [拼音] rì zè gàn shí
    [释义] 太阳偏西天色晚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诘鲍》:“王者临浑履尾,不足喻危,假寐待旦,日昃旰食,将何为惧祸及也?”
  • 日中必移

    [拼音] rì zhōng bì yí
    [释义] 同“日中则昃”。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日中必移,月满必亏;先王之道,乍存乍亡。”
  • 荣古陋今

    [拼音] róng gǔ lòu jīn
    [释义] 见“荣古虐今”。
    [出处] 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不知诗有真本领,未可以荣古陋今之见。”
  • 荣古虐今

    [拼音] róng gǔ nüè jīn
    [释义] 推崇古代,苛责现今。
    [出处] 唐·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而又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大抵生则不遇,死而垂者众焉。”
  • 柔情绰态

    [拼音] róu qíng chuō tai
    [释义] 柔美的情态。
    [出处]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瑰恣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预言。”
  • 柔远怀迩

    [拼音] róu yuǎn huái ěr
    [释义] 怀柔远方,安抚内地。
    [出处] 后蜀·何光远《鉴诫录·诛利口》:“岂谓蜀国皇帝,柔远怀迩,居安虑危?”
  • 柔远镇迩

    [拼音] róu yuǎn zhèn ěr
    [释义] 安抚远方,安定内地。
    [出处]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移帝伊、洛、定都酆、镐,柔远镇迩,实敬攸考。”
  • 入邦问俗

    [拼音] rù bāng wèn sú
    [释义] 见“入国问俗”。
    [出处] 叶圣陶《席间》:“‘入邦问俗,古之道也。’主人唱着古人的调子。”
  • 入火赴汤

    [拼音] rù huǒ fù tāng
    [释义] 喻不避艰险。
    [出处] 《四游记·老君道教源流》:“入火赴汤,下地上天,灰身没命,愿随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