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ián dé yǐn xíng
[释义] 谓不为人知的德行。
[出处] 宋·欧阳修《右班殿直赠右羽林军将军唐君墓志铭》:“士之为善者,虽潜德隐行,必有时而发。”
[拼音] qiān fēng wàn hè
[释义] 犹千岩万壑。
[出处] 明·沈榜《宛署杂记·山川》:“每大雪初霁,千峰万壑,积素凝华,若图画然,为京师八景之一。”
[拼音] qiān fēng yí sú
[释义] 犹言移风易俗。
[出处] 《孔子家语·六本》:“择君所以求仕,择方所以修道;迁风移俗者嗜欲移性,可不慎乎?”
[拼音] qiān gōng xià shì
[释义] 犹言谦恭下士。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一章:“听说李闯王谦躬下士,对读书人十分珍重。”
[拼音] qiān gǔ yī shí
[释义] 喻指难得的机会。
[出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今天下之机杼在王,王若出兵以临中原,天下响应,此千古一时也。”
[拼音] qiān jīn yī hù
[释义] 比喻物虽轻贱,关键时得其所用,却十分珍贵。
[出处] 清·王夫之《读书后》:“当其乱之难讫,天且萦纡以延衍之;极乎其终,天为尽,天情且息,犹未尝无千金一瓠之几。”
[拼音] qián jīng jī sī
[释义] 见“潜精研思”。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
[拼音] qián jīng yán sī
[释义] 谓专心钻研。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
[拼音] qiān lǐ zhī zhì
[释义] 远大的志向。
[出处]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长利》:“与一举则有千里之志,德不盛,义不大则不至其郊。”
[拼音] qiān shàn chù è
[释义] 犹言向善而去除邪恶。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
[拼音] qiān shēng wàn jié
[释义] 世世代代,永久。
[出处] 《剪灯余话·幔亭遇仙录》:“千生万劫难得见,如何一旦皆相亲。”
[拼音] qiān shuǐ wàn shān
[释义] 见“千山万水”。
[出处] 清·洪昇《长生殿·尸解》:“我只道轻魂弱魄飞能去,又谁知千水万山途转修。”
[拼音] qiān tóu wàn xù
[释义] 见“千头万绪”。
[出处] 《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火宅驱牵常煎炒,千头万序何时了。”
[拼音] qiān wǔ guà sì
[释义] 谓接连不断。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
[拼音] qián xīn dǔ zhì
[释义] 专心致志。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7回:“潜心笃志同参佛,努力修身共炼魔。”
[拼音] qián xíng nì jì
[释义] 隐蔽形迹,不露真相。
[出处] 宋·王谠《唐语林·豪爽》:“狡吏奸豪,潜形匿迹。”
[拼音] qián xiū yǐn dé
[释义] 隐藏美德。
[出处] 明·方孝孺《宋氏为善堂记》:“而推荣二代,潜休隐德,见称于圣主,而大白于四方。”
[拼音] qiǎn yán cuò yì
[释义] 同“遣辞措意”。
[出处] 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陆贽之文,遣言措意,切近的当,有执事之实。”
[拼音] qián zōng nì yǐng
[释义] 隐蔽踪迹。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潜踪匿影,方暗中扪壁窃行,突火光一掣,朗若月明。”
[拼音] qián zōng yǐn jì
[释义] 隐蔽踪迹。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我到此地了,你们却潜踪隐迹,没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