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
  • 器满则覆

    [拼音] qì mǎn zé fù
    [释义] 亦作“器满将覆”。容器满溢,则将倾覆。比喻事物发展超过一定界限就会向相反方面转化。亦以喻骄傲自满将导致失败。
    [出处] 《新唐书·苏安恒传》:“物极则复,器满则覆,当断不断,将受其乱。”
  • 七窍玲珑

    [拼音] qī qiào líng lóng
    [释义] 形容聪明灵巧。相传心有七窍,故称。
    [出处] 老舍《赵子曰》:“鹰鼻、狗眼、猪嘴,加上一颗鲜红多血、七窍玲珑的人心,才完成了一个万物之灵的人。”
  • 栖丘饮谷

    [拼音] qī qiū yǐn gǔ
    [释义] 指隐逸山林。
    [出处] 《宋书·隐逸传·宗炳》:“辟宗炳为主簿,不起。问其故,答曰:‘栖丘饮谷,三十余年。’高祖善其对。”
  • 齐驱并进

    [拼音] qí qū bìng jìn
    [释义] 同“齐头并进”。
    [出处] 沙汀《淘金记》:“在进行当中就又逐渐分化起来,谈话的便变成了好几组了,各不相涉地齐驱并进。”
  • 气吞湖海

    [拼音] qì tūn hú hǎi
    [释义] 犹气吞山河。
    [出处] 清·查慎行《送田间先生归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诗:“气吞湖海豪犹昔,老阅沧桑骨已仙。”
  • 气吞宇宙

    [拼音] qì tūn yǔ zhòu
    [释义] 犹气吞山河。
    [出处] 《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李太原喘喘余息,犹气吞宇宙,可诟骂之。”
  • 弃瑕忘过

    [拼音] qì xiá wàng guò
    [释义] 谓不追究缺点和过错。
    [出处] 《南史·虞寄传》:“且圣朝弃瑕忘过,宽厚待人,改过自新,咸加叙擢。”
  • 气消胆夺

    [拼音] qì xiāo dǎn duó
    [释义] 形容畏惧到极点。
    [出处] 《南史·贼臣传·侯景》:“初,景之围台城,援军三十万,兵士望青袍则气消胆夺。”
  • 气义相投

    [拼音] qì yì xiāng tóu
    [释义] 谓志趣、情谊互相投合。
    [出处] 金·王若虚《林下四友赞》:“吾四人者,臭味相似而气义相投也,故不结而合,既合而欢。”
  • 气谊相投

    [拼音] qì yì xiāng tóu
    [释义] 见“气义相投”。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太史慈……与孔融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气谊相投,有分忧共患之意。”
  • 弃之度外

    [拼音] qì zhī dù wai
    [释义] 谓根本不放在心上。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周孔之业,弃之度外。”
  • 气壮胆粗

    [拼音] qì zhuàng dǎn cū
    [释义] 气势壮、胆量大。形容无所畏惧。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她的那点聪明根本不在何玉凤之下,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此时转比何玉凤来的气壮胆粗。”
  • 七纵七禽

    [拼音] qī zòng qī qín
    [释义] 亦作“七纵七擒”。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
    [出处] 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 洽博多闻

    [拼音] qià bó duō wén
    [释义] 指知识和见闻广博。
    [出处] 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玄敬当时最以洽博多闻称,不知何所据而云然。”
  • 千差万错

    [拼音] qiān chà wàn cuò
    [释义] 指差错很多或很大。
    [出处] 梁启超《节本明儒学案·定宇语录》:“学问从身上寻求,纵千差万错,走来走去,及至水穷山尽,终要到这路上来。”
  • 千疮百痍

    [拼音] qiān chuāng bǎi yí
    [释义] 犹千疮百孔。
    [出处] 刘先煌《飞翔吧,上海机床厂》:“‘中农公司’留下的是千疮百痍的烂摊子。”
  • 遣辞措意

    [拼音] qiǎn cí cuò yì
    [释义] 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
    [出处]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辞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 遣词立意

    [拼音] qiǎn cí lì yì
    [释义] 同“遣辞措意”。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你这小妮子,学得几时唱,就晓得遣词立意。”
  • 遣词造意

    [拼音] qiǎn cí zào yì
    [释义] 同“遣辞措意”。
    [出处] 吴晗《学习集·葬花诗和》:“虽然文字不同,但遣词造意,却是有一脉相通之处的。”
  • 潜德秘行

    [拼音] qián dé mì xíng
    [释义] 见“潜德隐行”。
    [出处] 明·宋濂《陈府君墓志铭》:“其绩用昭著者,易于言;而潜德秘行者,难于形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