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ǔ jì qún shēng
[释义] 同“普度众生”。
[出处] 明·无名氏《庆长生》第一折:“九幽拔苦消灾障,普济群生佑下方。”
[拼音] pū tiān gài dì
[释义] 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
[出处] 西戎《宋老大进城》:“扑天盖地的烟,把麦地罩得什么也看不见了。”
[拼音] pān lóng fù jì
[释义] 攀:攀附;骥:好马。比喻攀附圣贤,归附俊杰。
[出处] 《三国志 吴志 吴主孙权传》:“此言之诚,有如大江。”裴松之注引《魏略 孙权与浩周书》:“当垂宿念,为之先后,使获攀龙附骥,永自固定。其为分惠,岂有量哉!”
[拼音] pián jiān dié jì
[释义] 形容人多拥挤。同“骈肩累迹”。
[出处] 清·刘大櫆《乞捐输以待周急引》:“京师为四方之会,万民之所聚处,仕宦宾旅,骈肩叠迹。”
[拼音] pò cháo yú luǎn
[释义] 比喻破家或被祸后幸存的人。
[出处] 明 夏完淳《〈续幸存录〉自序》:“破巢余卵,旦夕待命。”
[拼音] páo zé zhī yì
[释义] 袍泽:长袍与内衣,泛指军队中的同事。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友谊
[出处] 《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拼音] piàn yǔ jí guāng
[释义] 片羽:一片羽毛;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比喻残存的艺术珍品
[出处] 清·李慈铭《越缦堂诗话》上卷:“片羽吉光,弥可珍贵。”
[拼音] píng xīn chí zhèng
[释义] 主持公正,无所偏倚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拼音] píng fù rú jiù
[释义] 平复:痊愈复原。形容病愈康复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5回:“君侯箭疮虽治,然须爱护,切勿怒气伤触。过百日后,平复如旧矣。”
[拼音] píng fù rú gù
[释义] 平复:痊愈复原。形容病愈康复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十卷:“弟父之为医也,以莞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之,发十言耳,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拼音] pí pò ròu làn
[释义] 形容伤势很重
[出处]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二部:“满脸浑身血道道,皮破肉烂不忍瞧。”
[拼音] pāo zhū gǔn yù
[释义] 抛:抛掷。形容眼泪如同珠玉般滚落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拼音] pāo shēng xuàn qiào
[释义] 衒:炫耀,卖弄。指故意高声卖弄风骚
[出处] 《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本妇也在门首抛声衒俏。”
[拼音] pāo qī qì zǐ
[释义] 抛:丢弃。丢弃妻子儿女。形容逃难时的凄惨状况或分居两地的情景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8卷:“人生最苦为行商,抛妻弃子离家乡。”
[拼音] pāo kuī qì jiǎ
[释义] 盔:作战用的金属帽;甲:作战用的金属防护衣。形容吃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
[出处] 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58回:“孝德念动真言,借一阵飞砂走石,把周兵打的抛盔弃甲而逃。”
[拼音] pāo jīn qì gǔ
[释义] 金:锣。抛下助战用的锣与鼓。形容被打败而逃走
[出处] 元·无名氏《杏林庄》第二折:“俺如今不须用刀死追复,他每都抛金弃鼓,领着残卒,离营撇寨那厢扑。”
[拼音] pī shuāng mào lù
[释义] 冒:冲。身披寒霜,头顶寒露。形容星夜兼程赶路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6回:“说不尽那水宿风餐,披霜冒露。”
[拼音] pī hóng chā huā
[释义] 披:盖在肩背上。披着红绸,帽子上插花。表示喜庆或光荣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傧相披红插花,忙到轿前作揖,念了词赋,请出轿来。”
[拼音] péng zuò zú zhū
[释义] 坐:坐罪。有朋友关系的人也被判罪,整个家族被杀掉。比喻株连治罪,残暴统治
[出处] 孙中山《讨袁檄文》:“头会箕敛,欲壑靡穷,朋坐族诛,淫刑以逞。”
[拼音] pèi xián zì jí
[释义] 弦:弓弦。身佩弓弦以提醒自己要像弓弦那样紧张。比喻警惕自己的缺点、错误,避免重新出现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