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iāo piāo líng líng
[释义] 指花、叶等凋谢脱落。比喻人漂泊流落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99回:“把手去移动时,只见花瓣儿多飘飘零零的落将下来。”
[拼音] piān piān gōng zǐ
[释义] 旧时对风流而有文采的富贵子弟的誉称。
[出处] 三国魏·曹植《侍太子坐》诗:“齐人进奇乐,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机巧忽若神。”
[拼音] pá shū xǐ tī
[释义] 见“爬梳剔抉”。
[出处] 清·卢文弨《〈履斋示儿编〉跋》:“怡谷,学人也。宜其视此无难焉。爬梳洗剔,视元本不可以道里计。”
[拼音] pān gāo jiē guì
[释义] 谓攀附结交高贵的人。
[出处]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不是我攀高接贵,由他每说短论长。”
[拼音] páng méi hè fā
[释义] 同“庞眉皓发”。
[出处] 宋·陈合《宝鼎记·寿贾师宪》词:“尽庞眉鹤发,天上千秋难老。”
[拼音] páng méi huáng fā
[释义] 眉斑白,头发黄。指老人。庞,用同“厖”。
[出处] 《北史·隋纪下·炀帝》:“朕永言稽古,用求至理,是以庞眉黄发,更令收叙,务简秩优。”
[拼音] páng shōu bó cǎi
[释义] 广泛收集采纳。
[出处]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怗毕》:“裴松之之注《三国》也,刘孝标之注《世说》也,偏记杂谈,旁收博采。”
[拼音] páng tuī cè yǐn
[释义] 从侧面启发引导。
[出处] 梁斌《红旗谱》:“我旁推侧引地转着问了半天,他只说些革命的道理,不说出他们的根柢在什么地方。”
[拼音] páng yáo yīn shān
[释义] 到处暗中煽动。
[出处] 明·张居正《答河道潘印川论河道就功书》:“追忆庀事之初,言者蜂起,妒功幸败者旁摇阴煽,盖不啻筑室道谋而已。”
[拼音] páo shù sōu gēn
[释义] 喻追究底细。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至于列公,听这部书,也不过逢场作戏,看这部书,也不过走马观花。真个的,还把有用精神置之无用之地,费这闲心去刨树搜根不成?”
[拼音] pēn xuè zì wū
[释义] 含血喷人,却先污己口。比喻本欲恶毒地污蔑、攻击他人,结果却先害了自己。
[出处] 明·张居正《答操江胡玉吾》:“窥窃虚名,而不自知先陷于大群之罪,所谓喷血以自污,求名而不得,可恶也,亦可哀也。”
[拼音] pǐ fù gōu qú
[释义] 谓拘守普通妇女的小节。
[出处] 清·李渔《蜃中楼·望洋》:“我偷生不为求瓦全,念玉碎,须明声价,怎肯做个匹妇沟渠没帐查。”
[拼音] pī gǔ tōng jīn
[释义] 披:翻阅。通:通晓。研究历史,通晓古今。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书案铭》:“敬客礼贤,恭思俨束,披古通今,察奸理俗。”
[拼音] pī lì gān gé
[释义] 同“披肝沥胆”。
[出处] 宋·范仲淹《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三状》:“故臣等披沥肝膈,屡有奏述,且乞在任,以尽疲驽。”
[拼音] pī nì lóng lín
[释义] 同“批逆鳞”。
[出处] 宋·陈亮《谢张侍御启》:“优念亮脱身虎口,久矣讳穷;批逆龙鳞,期于合理,庶几一割之有用,安能百炼而愈刚!”
[拼音] pī xīn lì xuè
[释义] 剖开心滴出血来。比喻竭尽忠诚。
[出处] 《南史 袁昂传》:“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披心沥血,敢乞言之。”
[拼音] piàn cháng báo jì
[释义] 微小的特长,浅薄的技能。
[出处] 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乃后世概以工匠轻之,以舆隶概之,以片长薄技鄙数之。”
[拼音] piàn cháng mò jì
[释义] 见“片长薄技”。
[出处] 清·沈葆桢《复奏洋务事宜疏》:“抑知片长末技,以备顾问,以供驱策,未尝不可。”
[拼音] piàn cí zhī jù
[释义] 同“片言只字”。
[出处] 唐·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序》:“噫,后之学者褊浅,片词只句,未能自辨,已侧目相诋訾矣。”
[拼音] pián jiān jiē jì
[释义] 同“骈肩累迹”。
[出处] 宋·刘炎《迩言》:“游者骈肩接迹,观者啧啧咏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