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àn dàn bù jī
[释义] 漫:随意;不稽:没有根据。随便乱说,荒诞不实,没有根据
[出处] 宋·洪迈《容斋随笔·史记世次》:“其为漫诞不稽,无足疑者。”
[拼音] mó jiān rú yún
[释义] 摩:摩擦。肩碰肩,如云一样密集。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许多碧眼紫髯的伟男,蜷发蜂腰的仕女,正是摩肩如云、挥汗成雨的时候,烦渴的了不得。”
[拼音] mán tiān xí dì
[释义] 瞒:隐瞒实情。指瞒上欺下,一手遮天
[出处] 清·洪楝园《警黄钟》第三出:“说邻封安然无事,那日问环球公法,谁是谁非。他瞒天席地,不令主知。”
[拼音] mán shén xià guǐ
[释义] 瞒:隐瞒实情。又欺骗又暗中捣鬼
[出处] 清·华伟生《开国奇冤》第四出:“尽热衷瞒神吓鬼,扮花面走肉行尸。”
[拼音] mán shén xià guǐ
[释义] 瞒:隐瞒实情。又欺骗又暗中捣鬼
[出处] 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二本第十出:“这厮瞒神唬鬼,钢筋铁骨,火眼金睛。”
[拼音] mǐ suǒ bù wéi
[释义] 靡:无,没有;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8回:“男好女犹可言也,女好男,遂至无耻丧心,灭伦败纪,靡所不为,如武后、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是也。”
[拼音] mǎ lù yì xíng
[释义] 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文苑传上 崔琦》:“不能结纳贞良,以救祸败,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欲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拼音] mán tiān mèi dì
[释义] 指无限制地隐瞒一切真实情况骗人
[出处] 金 马钰《满庭芳 叹世》词:“镇日谩天昧地,不顾神明。”
[拼音] máo wū cǎi chuán
[释义] 指住宿简陋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茅屋采椽,是以贵俭。”
[拼音] mí huā zhān cǎo
[释义] 指拈花惹草
[出处] 明 孟称舜《娇红记 双逝》:“休只为迷花沾草,断送了美身躯。”
[拼音] mí hún yín pò
[释义] 迷人魂、乱人魄。形容事物美好,使人醉迷
[出处] 晋 王嘉《拾遗记 殷汤》:“师延乃更奏迷魂淫魄之曲,以欢修夜之娱。”
[拼音] mí qū suì shǒu
[释义] 指粉身碎骨
[出处] 战国 燕 婅武《报燕太子书》:“今太子欲灭悁悁之耻,除久久之恨,此实臣所当糜躯碎首而不避也。”
[拼音] mó jiān jiē gǔ
[释义] 肩挨着肩,车轮挨着车轮。形容人多拥挤
[出处]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游嵩山日记》:“伊阙摩肩接毂,为楚豫大道。”
[拼音] mò pán liǎng yuán
[释义] 比喻做人圆滑,双方都不得罪
[出处] 明 徐渭《翠乡梦》第一出:“俺如今不添别缘,老实说磨盘两圆,呀,俺则把这几点儿回话柳爷衙院。”
[拼音] mù bié huì fēn
[释义] 指分门别类
[出处] 明 宋濂《丽水黄府君墓铭》:“习五经约知其说,尤深于《易》,旁通诸家言,目别汇分,咸得其统绪。”
[拼音] mó zhuān chéng jìng
[释义] 把砖石磨成镜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慧能大师》:“一曰:‘磨砖岂得成镜邪?’师曰:‘坐禅岂得作佛邪?’”
[拼音] mí fèi yǐ dòng
[释义] 比喻社会秩序很乱。
[出处] 《淮志子·兵略训》:“天下为之麋沸蚁动,云彻席卷。”
[拼音] màn yǐn zhū qiú
[释义] 顺着蔓寻根。比喻一网打尽。
[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逮社》:“奉命今将逆党搜,须得你蔓引株求。”
[拼音] máo fà sī sù
[释义] 比喻十分细小的事物。
[出处] 宋 欧阳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方是之时,天下之人,毛发丝粟之才,纷纷然而起。”
[拼音] máo yǔ líng luò
[释义] 比喻失去了帮手或亲近的人。
[出处] 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外失辅车唇齿之援,内有毛羽零落之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