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àn tiān guò hǎi
[释义] 形容没有边际。
[出处] 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夸张,而夸张有时是漫天过海,无止无休的。”
[拼音] màn tiān màn dì
[释义] 犹言谩天昧地。
[出处] 元·刘一清《钱塘遗事·雪词》:“贾相国当国,陈藏一作《雪词》讥之,词曰:‘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谩天谩地。’”
[拼音] màn tiān yǎn dì
[释义] 铺天盖地。
[出处] 瞿秋白《饿乡纪程》:“苍茫的暮霭,渐渐地漫天掩地的下罩,东方故国送别的情意,涌出一丸冷月安慰我的回望。”
[拼音] mǎn zuò fēng shēng
[释义] 亦作“满座风生”。座席之间飘来清风,使同座者都能感到。比喻来者神气不凡,光采动人。
[出处]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俄而文皇到来,精彩惊人,长揖而坐,满坐风生,顾盼炜如也。”
[拼音] máng fēng dù yǔ
[释义] 同“盲风怪雨”。
[出处] 明·魏大中《答方孩未》:“而盲风妒雨,夜半陡作,瓣瓣沾泥矣。”
[拼音] máng fēng sè yǔ
[释义] 犹盲风怪雨。比喻晦涩的诗风。
[出处] 清·钱谦益《徐元叹诗序》:“宁为长天晴日,无为盲风涩雨;宁为清渠细流,无为浊沙恶潦。”
[拼音] máng rén mén zhú
[释义] 见“盲翁扪钥”。
[出处] 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第三节:“盲人扪烛,而以为日,欲正告之,则不能免于词费。”
[拼音] mào dà bù wěi
[释义] 见“冒天下之大不韪”。
[出处] 《清史稿·礼志二》:“严谕集议,尚未裁决遵行,则后人孰肯冒大不韪?”
[拼音] mào lí shén hé
[释义] 谓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
[出处] 清·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纵送激射,同符《史》、《汉》,貌离神合,精彩夺人。”
[拼音] māo shǔ tóng rǔ
[释义] 见“猫鼠同眠”。
[出处] 《新唐书·五行志一》:“天宝元年十月,魏郡猫鼠同乳。同乳者,甚于同处。”
[拼音] mèi dì mán tiān
[释义] 欺骗天地。比喻昧着良心,隐瞒事实或以谎言骗人。
[出处] 明 无名氏《活拿萧天佑》头折:“你这般昧地瞒天,谄佞奸僻。”
[拼音] méi jīn yǐn yǔ
[释义] 谓射箭入石,箭镞和箭杆后的雕翎全都隐没不见。
[出处] 《韩诗外传》第六卷:“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
[拼音] méi shì bù yú
[释义] 终身不变。
[出处] 郭沫若《历史人物·鲁迅与王国维》:“一直到鲁迅的病殁,蔡元培是尽了没世不渝的友谊的。”
[拼音] méi shì wú chēng
[释义] 死后名声不能为人所颂扬。指死后没有名声,不为人所知。亦作“没世无闻”。
[出处] 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白驹过隙,没世无称,可为寒心刻骨也。”
[拼音] méi shí yǐn yǔ
[释义] 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后用以喻指功力精湛。
[出处] 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拼音] méi wèi yǐn yǔ
[释义] 谓连箭的翎都射没在物体中。极言射力之大。
[出处] 汉·王充《论衡·儒增》:“儒书之言楚熊渠子、养由基、李广射寝石,矢没卫饮羽者,皆增之也。”
[拼音] mí hún duó pò
[释义] 见“迷魂淫魄”。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8回:“既升绝顶,乐声嘹亮,俱在天际,觥筹交错,迷魂夺魄,不自知其在人间矣。”
[拼音] mìng cí qiǎn yì
[释义] 见“命辞遣意”。
[出处] 王闿运《郭新楷传》:“军檄笺启,日有百数,新楷命词遣意,轻重悉宜。”
[拼音] míng lián àn chá
[释义] 犹言明察暗访。
[出处]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八卷:“正不怕明廉暗察,信不让于春秋里季札,治不让颖川黄霸。”
[拼音] míng méi zhèng lǐ
[释义] 犹言明媒正娶。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老爷老奶奶明媒正礼与大爷娶的正头妻,上边放着老爷老奶奶,谁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