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iǔ yān huā wù
[释义] 形容春色迷蒙的景象
[出处] 元 张可久《落梅风 春晚》曲:“东风景,西子湖,湿冥冥,柳烟花雾。”
[拼音] lǐ shùn rén qíng
[释义] 指礼是顺乎人之常情,人与人共处必须遵守的规范。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卓茂传》:“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
[拼音] lǎo nǚ guī zōng
[释义] 归宗:回家探亲。出嫁的妇女由于被遗弃或其他原因返回娘家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2回:“巫氏嚷道:‘你就办我个老女归宗。’”
[拼音] luǒ xiù xuān quán
[释义] 挽起衣袖,露出拳头,形容浪荡
[出处] 元 张鸣善《水仙子 讥时》:“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
[拼音] luǒ xiù xuān quán
[释义] 挽起袖子,露出拳头,准备动武
[出处] 元 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吼攞袖揎拳。”
[拼音] lì mù nán mén
[释义] 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出处]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拼音] liáng mèng xiāng jìn
[释义] 原指东汉时期梁鸿与妻子孟光相互敬爱。后泛指夫妇相敬。
[出处] 《后汉书·梁鸿传》:“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拼音] láo xīn kǔ sī
[释义] 费尽心机,苦思焦虑。
[出处] 明·赵弼《梦游番阳彭蠡传》:“竞虚名,夺浮利,日夜劳心苦焦思。”
[拼音] lóng gān fèng nǎo
[释义]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拼音] lái zōng qù lù
[释义] 见“来踪去迹”。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如今我竟要求你的大笔,把我的来踪去路,实打实有一句说一句,给我说这么一篇。”
[拼音] lǎn pèi zhōng yuán
[释义] 见“揽辔澄清”。
[出处] 柳亚子《流亡杂诗》:“劫余仍遣同舟济,揽辔中原共死生。”
[拼音] láng bēn tù tuō
[释义] 形容仓皇逃窜。
[出处] 《冷眼观》第四回:“远远听见吆喝之声,由远而近……众人手忙脚乱,将桌上杯盘收拾干净,转眼间,狼奔兔脱,如鸟兽散去。”
[拼音] làng dié yóu fēng
[释义] 犹言浪蝶狂蜂。比喻寻花问柳的浪荡子。
[出处] 明·高濂《玉簪记·姑阻》:“我若做浪蝶游蜂,老天呵,须教是裾马襟牛。”
[拼音] láng gù hǔ shì
[释义] 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
[出处]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是岁卒”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拼音] láng gù yuān shì
[释义] 如狼鹰视物。形容凶狠而贪婪。
[出处] 明·方孝孺《周官》一:“六七百年之间,强诸侯狼顾鸢视者莫敢先发陵上之言,必至于周礼尽废而后肆,道之化民也。”
[拼音] láng tū chī zhāng
[释义] 像狼一样奔突,像鹞鹰一样张开翅膀。形容坏人猖狂嚣张到了极点。
[出处] 清·林则徐《会谕澳同知再行谕饷义律缴土凶稿》:“如此狼突鸱张,岂能将就姑容,致贻民害。”
[拼音] láng tū shǐ cuàn
[释义] 见“狼奔豕突”。
[出处] 清·钱谦益《资政大夫兵部尚书申公神道碑铭》:“狼突豕窜,无一尉一堠能少婕其角距者。此公之言验于事后者也。”
[拼音] láng tūn hǔ cān
[释义]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3回:“他们把饭煮熟,菜烧好,聚在一起,就在村前打麦场上,狼吞虎餐的吃。”
[拼音] lián hūn jiē chén
[释义] 通宵达旦。整日整夜。
[出处] 宋·梅尧臣《秋雨篇》:“秋雨一向不解休,连昏接晨终穷秋。”
[拼音] liáng xiāo hǎo jǐng
[释义] 美好的夜晚和景色。同“良宵美景”。
[出处] 明 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我与你捧瑶殇酒满倾,今日个堪赏玩在公厅,休辜负良宵好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