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中共收录了27976个成语:
  • 课语讹言

    [拼音] kè yǔ é yán
    [释义] 多嘴多舌,胡言乱语
    [出处] 《宣和遗事》前集:“咱家里有课语讹言的,怎奈何?娘,你可急忙告报官司去,恐带累咱们!”
  • 铿金戛玉

    [拼音] kēng jīn jiá yù
    [释义] 形容文词音节铿锵有力
    [出处] 清 周亮工《书影》第一卷:“吾豫当初变时,一人起而左右北地,铿金戛玉,至今踔厉词坛。”
  • 扣壶长吟

    [拼音] kòu hú cháng yín
    [释义] 借指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气
    [出处] 清 唐孙华《题薪禅弟》诗:“扣壶长吟心未厌,惜哉狂竖徒骄盈。”
  • 困心横虑

    [拼音] kùn xīn héng lǜ
    [释义] 心意困苦,忧虑满胸。表示费尽心力
    [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朱熹集注:“事势穷蹙,以至困于心,横于虑,然后能奋发而兴起。”
  • 跨凤乘龙

    [拼音] kuà fèng chéng lóng
    [释义] 比喻结成夫妻或成仙
    [出处] 明 单本《蕉帕记 备聘》:“喜融融,好似萧郎秦女,跨凤乘龙。”
  • 控名责实

    [拼音] kòng míng zé shí
    [释义] 控:引;责:求。使名声与实际相符。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 昆弟之好

    [拼音] kūn dì zhī hǎo
    [释义] 昆:哥哥。像兄弟一样要好。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传》第九十二回:“今秦楚嫁女娶妇,结昆弟之好,三晋莫不悚惧,争献地以事秦。”
  • 硁硁之愚

    [拼音] kēng kēng zhī yú
    [释义] 硁硁:浅陋而又固执的样子。坚持自己看法的谦词。
    [出处] 《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
  • 开来继往

    [拼音] kāi lái jì wǎng
    [释义] 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出处] 《诗刊》1978年第4期:“谁都说,开来继往,军民喜悦。”
  • 亢极之悔

    [拼音] kàng jí zhī huǐ
    [释义] 亢:至高的;悔:灾祸。意为居高位的人要戒骄,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后也形容倨傲者不免招祸。
    [出处] 《周易 干》:“上九,亢龙有悔。《晋书 齐王冏传》:“今明公忘亢极之悔,忽穷高之凶。弃五岳之安,居累卵之危,外以权势受疑,内以百揆损神。”
  • 克传弓冶

    [拼音] kè chuán gōng yě
    [释义] 犹克绍箕裘。
    [出处] 《旧唐书·赵道兴传》:“卿今克传弓冶,可谓不坠家声。”
  • 刻木为鹄

    [拼音] kè mù wéi hú
    [释义] 喻仿效虽不逼真,但还相似。
    [出处] 明·郑瑗《井观琐言》第一卷:“扬氏《法言》、王氏《中说》,所谓刻木为鹄者也。”
  • 铿金霏玉

    [拼音] kēng jīn fēi yù
    [释义] 见“铿金戛玉”。
    [出处] 清·钮琇《觚剩·樵隐》:“崔出《樵隐近咏》相示……黄不觉惊赏曰:‘此真铿金霏玉之音也。’”
  • 口衔天宪

    [拼音] kǒu xián tiān xiàn
    [释义] 见“口含天宪”。
    [出处]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恒帝永兴元年》:“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衔天宪。”
  • 刳肝沥胆

    [拼音] kū gān lì dǎn
    [释义] 犹言披肝沥胆。喻竭诚相见。
    [出处] 宋·司马光《辞修起居注第五状》:“烦读圣听至于四五,刳肝沥胆,盈卷溢幅。”
  • 枯枿朽株

    [拼音] kū niǎo xiǔ zhū
    [释义] 枯朽的枝干。形容事物死气沉沉。
    [出处] 明·胡应麟《诗薮·近体》:“自宋以来,学杜者但刻意深沉,如枯枿朽株,无复生意。”
  • 苦身焦思

    [拼音] kǔ shēn jiāo sī
    [释义] 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出处]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旷日离久

    [拼音] kuàng rì lí jiǔ
    [释义] 见“旷日弥久”。
    [出处] 《韩非子·说难》:“夫旷日离久,而周泽既渥,深计而不疑,引争而不罪,则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饰其身,以此相持,此说之成也。”
  • 窥牖小儿

    [拼音] kuī yǒu xiǎo ér
    [释义] 窥牖:从窗上向屋里偷看。后多形容小偷。
    [出处] 晋·张华《博物志》第三卷:“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
  • 口讲手画

    [拼音] kǒu jiǎng shǒu huà
    [释义]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
    [出处] 宋·黄庭坚《题跋》:“好学者从之请问,口讲手画,终席或至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