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iāng nán hǎi běi
[释义] 大江之南,大海之北。形容地域广阔,
[出处] 三国·魏·曹叡《赦辽东吏民公文》:“书传所载也,江南海北有万里之限,辽东君臣,无怵惕之患。”
[拼音] jiāng qǔ gù yǔ
[释义] 见“将夺固与”。
[出处] 《大宋宣和遗事》后集:“李纲辈勤王之师四集,且为将取固予之谋,才得许割三镇诏书,且班师退去。”
[拼音] jiāng táo dài lǐ
[释义] 见“僵李代桃”。
[出处] 清·赢宗季女《六月霜·对簿》:“僵桃代李诚无与,摧花斫柳夫何取?”
[拼音] jiāng wú zuò yǒu
[释义] 见“将无作有”。
[出处] 熊龙峰《张生彩鸾灯传》:“常时节将无做有,几回价送暖偷寒。”
[拼音] jiàng xīn fǔ shǒu
[释义] 谓虚心下气,恭顺服从。
[出处]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科举》:“遂今天下学子,虽有绝学高志,不能不降心俯首,以肆力于诗赋帖括之业,而通人硕儒,蹉跎不第。”
[拼音] jiàng xīn xià qì
[释义] 虚心下气。
[出处] 清·陈天华《警世钟》:“降心下气,和那平民党维新党,同心同德,不分畛域,共图抵制外国,一切大祸可免。”
[拼音] jiāng xiōng bǐ dù
[释义] 犹将心比心。
[出处] 清·李渔《比目鱼·偕亡》:“劝你自发良心将胸比肚。”
[拼音] jiàng yán qū tǐ
[释义] 犹言卑躬屈膝。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府县·邑令轻重》:“三年奏最,上台即以两衙门待之,降颜屈体,反祈他日之陶铸;而二甲之为主事者,积资待次,不过两司郡守。”
[拼音] jiào cháng lǐ duǎn
[释义] 见“较短絜长”。
[出处] 清·王韬《变法自强下》:“师其所长而掩其所短,亦欲求立乎泰西诸大国之间,而与之较长絜短而无所馁也。”
[拼音] jiào duǎn bǐ cháng
[释义] 见“较短量长”。
[出处] 清·陈天华《猛回头》:“看近来,西洋人,到了极步,这是我,毫未曾,较短比长。”
[拼音] jiào duǎn liàng cháng
[释义] 谓比较高低。
[出处] 清·蒋恩《兵灾纪略》:“当斯时也,君子道消,小人道长,谁敢与之较短絜长哉?”
[拼音] jiāo méi zhòu yǎn
[释义] 见“焦眉愁眼”。
[出处] 沙汀《兽道》:“街上十分冷落,几个站在门口看街的女人,老远就焦眉皱眼,随即退进门槛内面去了。”
[拼音] jiāo shē fàng yì
[释义] 同“骄奢淫逸”。
[出处] 《北齐书·段孝言传》:“孝言本以勋戚绪馀,致位通显,至此便骄奢放逸,无所畏惮。”
[拼音] jiǎo shì lì sú
[释义] 矫世:纠正世风。励:鼓励。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
[出处] 宋·王禹偁《四皓庙碑》:“远害全身,矫世励俗。清泉洗耳,紫芝充腹。”
[拼音] jié ào nán xùn
[释义] 谓凶悍倔强,难以驯服。
[出处] 《清史稿·土司传六·甘肃》:“故土官易制,绝不类蜀黔诸土司桀骜难驯也。”
[拼音] jiè gōng xíng sī
[释义] 借公事的名义谋取私利。
[出处]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一卷:“见善忘举者妒,知恶不劾者比,依违是非者谲,借公行私者佞。”
[拼音] jiě jiǎ dǎo gē
[释义] 谓敌方战士归顺,转向攻击。
[出处] 《北史·越王侗传》:“若王师一临,旧章誓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
[拼音] jiě jiǎ xiū shì
[释义] 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谓不再战斗。
[出处] 汉·张昶《西岳华山堂阙碑铭》:“昔萧相辅佐之功,功冠群后,弗以加之,遂解甲休士,阵而不战。”
[拼音] jiè jiàn shā rén
[释义] 见“借刀杀人”。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本事。”
[拼音] jiè shēn bào chóu
[释义] 见“借交报仇”。
[出处] 明·高启《结交少年场行》:“结交须结游侠儿,借身报仇心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