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óng zhǎo chūn ní
[释义] 同“鸿爪雪泥”。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苕生乃寄余诗云:‘鸿爪春泥迹偶存,三生文字系精魂。’”
[拼音] hóng zhǎo liú ní
[释义] 同“鸿爪雪泥”。
[出处] 清·查慎行《顾侠君庶常招饮晚翠阁》诗之二:“依稀宣北坊西角,鸿爪留泥我亦曾。”自注:“癸酉夏秋间,余寓居此巷。”
[拼音] hóng zǐ luàn zhū
[释义] 古以朱为正色,紫为杂色。红紫乱朱指杂色混乱正色。比喻邪道取代正道
[出处] 《论语 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孟子注疏 赵岐 题辞》:“正涂壅底,仁义荒怠,佞伪驰骋,红紫乱朱。”
[拼音] hú bù èr xióng
[释义] 喻两雄不可并存。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日月不并出,狐不二雄,神友不匹,锰库不群,鸷鸟不双。”
[拼音] hù cái jiāo wù
[释义] 犹言恃才傲物。
[出处] 《南史·刘祥传论》:“若夫怙才骄物,公旦其犹病诸,而以刘祥居之,斯亡亦为幸焉。”
[拼音] hú míng gōu huǒ
[释义] 见“狐鸣鱼书”。
[出处] 黄葆桢《扬哲商烈士悼歌》:“军储潜遣五丁运,狐鸣篝火期相从。”
[拼音] hū qún jié dǎng
[释义] 谓招引同伙,聚集成帮。
[出处]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疲兵》:“夏初,楚兵昼夺十三行,背负肩担而去,呼群结党,散赴各乡,累日不归,不知所事。”
[拼音] hū tiān kòu dì
[释义] 见“呼天抢地”。
[出处] 《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今张浩忽背前约,使妾呼天叩地,无所告投。”
[拼音] hù wán bù quān
[释义] 犹言顽固不化。
[出处] 《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帝曰:‘蛮人怙顽不悛,终必取祸,姑待之。’”
[拼音] hù zhōng bù huǐ
[释义] 见“怙终不悛”。
[出处] 《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二年》:“御史中丞李定言:知湖州苏轼……怙终不悔,狂悖之语日闻。”
[拼音] huà cháng shuō duǎn
[释义] 评论他人的好坏是非。
[出处] 清·张南庄《何典》第五回:“起初还恐怕雌鬼要话长说短,遮遮掩掩的瞒着他。”
[拼音] huá shì qǔ míng
[释义] 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博取虚名。
[出处] 宋·陆游《除宝谟阁待制谢表》:“窃慕隐居求志之风,尤耻哗世取名之事。”
[拼音] huà xiāo wéi jiū
[释义] 比喻变凶险为平安。枭即猫头鹰,旧时认为是凶鸟,鸠是吉祥之鸟。
[出处] 清·昭梿《啸亭杂录》:“谨守疆场,绝济匪之源,挫触藩之锐,卒能化枭为鸠,闾阎安堵。”
[拼音] huái zhēn bào sù
[释义] 真:纯真。素:质朴的本色。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亦作“怀质抱真”。
[出处] 《宋书·孝武帝纪》:“其有怀真抱素,志行清白,恬退自守,不交当世,或识通古今,才经军国,奉公廉直,高誉在民,具以名奏。”
[拼音] huái zhū bào yù
[释义] 见“怀珠韫玉”。
[出处] 《梁书·刘显传》:“怀珠抱玉,有殁世而名不称者,可为长太息,孰过于斯!”
[拼音] huàn ěr bīng kāi
[释义] 犹言涣然冰释。
[出处] 南朝·梁·何炯《答释法云书难范缜》:“钻仰渊秘,涣尔冰开。”
[拼音] huàn ruò bīng xiāo
[释义] 犹言涣然冰释。
[出处] 南朝·梁·王莹《答释法云书难范缜》:“标理明例,涣若冰消。”
[拼音] huán zhū fǎn bì
[释义] 宝物失而复得。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八回:“若非耿耿包卿一腔忠赤,焉得有还珠返璧之期。”
[拼音] huáng guàn yě fú
[释义] 见“黄冠草服”。
[出处] 古直《冷圃曲》:“二月梅江波滟滟,黄冠野服期许剑。”
[拼音] huáng jī bái fàn
[释义] 指粗恶的饭食。
[出处] 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风雨萧条,衡门暂留,黄齑白饭度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