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uǐ xíng guài zhuàng
[释义] 犹言奇形怪状。
[出处] 《禅真逸史》第二十回:“看看走近城边,蓦然城门开处,突出四个夜叉,生得鬼形怪状,面目狰狞,种种奇异之像。”
[拼音] guǐ yǎ yì sú
[释义] 和雅正相背,与常俗相违。谓异端邪说。
[出处] 章炳麟《与人论文书》:“使奇耦之言,文章之议,日竞于世,失其所以■(木敬),而诡雅异俗者据之,斯亦非足下之所惧邪!”
[拼音] guǐ yán fú shuō
[释义] 虚假不实的话。
[出处] 《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侯景]衅暴恶盈,侧首无托,以金陵逋逃之薮,江南流寓之地,甘辞卑礼,进孰图身,诡言浮说,抑可知矣。”
[拼音] guì yuǎn bǐ jìn
[释义] 见“贵远贱近”。
[出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香山居士》引宋·蔡宽夫《诗话》:“楚人发语之辞曰羌曰蹇,平语之辞曰些,一经屈宋采用,后世遂为佳句,但世俗常情,不能无贵远鄙近耳。”
[拼音] guī zhèng qiū shǒu
[释义] 见“归正首丘”。
[出处] 明·宋濂《故检校孔君权厝志》:“吾出千成死至此,吾意能归正邱首,岂知死于道路。”
[拼音] guì zhī piàn yù
[释义] “桂林一枝、昆山片玉”的省言。谓登科及第。
[出处] 唐·柳宗元《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桂枝片玉,光生于家。”参见:“桂林一枝”。
[拼音] guì zhuàng jiàn ruò
[释义] 见“贵壮贱老”。
[出处] 《新唐书·吐蕃传上》:“贵壮贱弱,母拜子,子倔父,出入前少而后老。”
[拼音] guò fǔ chōng zhōu
[释义] 行经了很多地方。形容旅途的漫长与跋涉的劳苦。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拼音] gǎi jié yì cāo
[释义] 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多指丧失应当坚守的节操;也指去恶为善。同“改操易节”。
[出处] 明 归有光《上王都御史书》:“故以为人之贤不肖有定,而古之知人者,决于一见,而终其身不易。彼有改节易操者,必其始非本性,有矫而为之者。”
[拼音] gǎi kē yì jié
[释义] 指枝叶凋败。比喻人品蜕变。同“改柯易叶”
[出处] 李盘《与李仲休》:“凡立身行己,利物济人,皆吾本分内事,即使磨蝎终身,必不改柯易节。”
[拼音] gǎi tú yì zhé
[释义] 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同“改辙易途”。
[出处] 清 朱之瑜《端亭记》:“勉吾子改途易辙而合同乎世俗,则告朋友不信,将如何而可?”
[拼音] gǎi zhé yì tú
[释义] 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
[出处] 宋 杨夔《复宫阙后上执政书》:“前车已覆,后车岂可蹑而行之,固当改辙易途,以取其不倾不蹶。”
[拼音] gān táng zhī huì
[释义] 甘棠:木名,即棠梨。指对官吏的爱戴。同“甘棠之爱”。
[出处] 汉 杨雄《甘泉赋》:“函甘棠之惠,挟东征之意。”
[拼音] gān tóu yī bù
[释义] 比喻更进一步。
[出处]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勇猛精进,竿头一步。”
[拼音] gāng qiè mù zhāng
[释义] 指撒网时,举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网眼都张开。比喻抓住主要环节,以带动其余;或抓住要领,条理分明。同“纲举目张”。
[出处] 清 魏源《道光丙戌海运记》:“于是南北并举,纲挈目张。”
[拼音] gāo fēi yuǎn xiáng
[释义] 飞得既高有远。比喻前程远大。
[出处] 汉 刘向《说苑 尊贤》:“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
[拼音] gěng duǎn jué quán
[释义] 犹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出处] 南朝 宋 谢灵运《陇西行》:“柱小倾大,绠短绝泉。”
[拼音] gù yǐng cán xíng
[释义]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指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出处] 晋 傅咸《申怀赋》:“芬芳并发,我秽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声;岂伊不愧,顾影惭形。”
[拼音] guā lián màn yǐn
[释义] 比喻人事上辗转牵连。
[出处] 明 刘若愚《酌中志 忧危竑议后记》:“四明藉此挑激圣怒,瓜连蔓引,是以摈李太宰,逮周嘉庆。”
[拼音] guā tián zhī xián
[释义] 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出处] 明 李贽《与耿克念书》:“我欲来已决,然反而思之,未免有瓜田之嫌。”参见“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