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é miàn quān xīn
[释义] 见“革面洗心”。
[出处] 唐·刘禹锡《代谢赴行营表》:“以忠义感胁从之伍,以含弘安反侧之徒。革面悛心,期乎不日。”
[拼音] gē ròu bǔ chuāng
[释义] 比喻不计后果以救燃眉之急。
[出处] 谷斯范《新桃花扇》第三一回:“老师相不必犹这些,依我看,不是‘割肉补疮’,而是‘调度有方’。”
[拼音] gé wū cuān chuán
[释义] 比喻办不到的、不自量力的事情。
[出处]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有那等花木瓜长安少年,他每不斟量隔屋撺椽。”
[拼音] gēn jié pán gù
[释义] 比喻关系错综牢固。
[出处] 《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根结盘固,牢不可脱。”
[拼音] gēn jié pán jù
[释义] 形容基础牢固,势力强大。盘,通“盘”。
[出处] 《新唐书·文艺传下·李翰》:“有如贼因江淮之资,兵广而财积,根结盘据,西向以拒,虽终歼灭,其旷日持久必矣。”
[拼音] gēn jù pán hù
[释义] 见“根据盘互”。
[出处] 《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殿中宿卫,易以私人,根据盘互,纵恣日甚。”
[拼音] gēn pán dì jié
[释义] 犹根深蒂固。
[出处] 明·李东阳《读唐史》:“惟公言正论,不可则止,而根盘蒂结于君心者,不可猝拔。”
[拼音] gēn zhū jié pán
[释义] 树木的根与干盘曲相结。比喻关系错综牢固。
[出处] 《宋史·奸臣传二·蔡京》:“患失之心无所不至,根株结盘,牢不可脱。”
[拼音] gěng jì péng piāo
[释义] 比喻漂泊流离。梗,断梗;蓬,飞蓬。
[出处] 明·范受益《寻亲记·相逢》:“梗迹蓬飘,跋踄山川岂惮劳。”
[拼音] gěng jì píng zōng
[释义] 像断梗、浮萍在水中一样踪迹不定。
[出处] 明·单本《蕉帕记·寻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怎发付梗迹萍踪。”
[拼音] gōng dǎo shǐ shí
[释义] 谓将帅亲临前线,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牺牲自己。
[出处] 三国·魏·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来,擒奸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年征辄克。”
[拼音] gōng kǔ shí jiǎn
[释义] 犹攻苦食淡。
[出处] 明·王世贞《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
[拼音] gǒu tóu shǔ nǎo
[释义] 喻奴才相。
[出处] 《黑籍冤魂》第六回:“要说这林则徐,却不像那些狗头鼠脑的官员,要算我们中国的杰出人物。”
[拼音] gǒu xù hòu guàn
[释义] 犹狗续金貂。
[出处] 清·感惺《断头台·党争》:“琶歌宫布,为后不若为娼;狗续侯冠,畏首还当畏尾。”
[拼音] gǒu xù jīn diāo
[释义] 比喻滥封的官吏。
[出处] 清·筱波山人《爱国魂·勤王》:“嗟满座狗续金貂,则索要清海宇谁把狼烟扫?”
[拼音] gǔ jīng bào yǎn
[释义] 眼睛突出的样子。
[出处]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中国的鼓睛暴眼的文字实在是比穿山甲、比猬毛还要难于接近的逆鳞。”
[拼音] gū míng mài zhí
[释义] 故作正直以猎取名誉。
[出处] 《明史·钱唐韩宜可等传赞》:“伯巨、敬心以缝掖诸生言天下至计,虽违于信而后谏之义,然原厥本心,由于忠爱,以视末季沽名卖直之流,有不可同日而语者也。”
[拼音] gū míng yào yù
[释义] 犹沽名钓誉。
[出处] 《朱子语类》卷四二:“子张问闻与达一章,达是躬行实践做出来底,闻是沽名要誉底。”
[拼音] gū wén duàn jù
[释义] 指片断、孤立的文句。
[出处] 鲁迅《〈古小说钩沉〉序》:“《庄子》举宋鈃之言,孤文断句,更不能推见其旨。”
[拼音] gǔ wěn nòng shé
[释义] 鼓弄唇舌。
[出处] 《花月痕》第四四回:“又有一个枭鸟,在秋心院上,鼓吻弄舌,叫得跛脚毛发森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