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ēng mí dié liàn
[释义] 旧指男女间行为放荡。同“蜂狂蝶乱”。
[出处] 《白雪遗音 岭儿调 草桥惊梦》:“说不尽梦儿里半推半就,蜂迷蝶恋花心动。”
[拼音] fēng qǐ yún yǒng
[释义] 比喻许多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大。
[出处] 鲁迅《二心集 我们要批评家》:“然而,大部分是因为市场的需要,社会科学的译著又蜂起云涌了。”
[拼音] fēng tún wū hé
[释义]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出处] 宋 王禹偁《贺圣驾还京表》:“蕞尔林胡,无名内侮,蜂屯乌合,鼠窃狗偷;必想边民夺挺以殴攘,亭长持绳而絷缚。”
[拼音] fēng tún yǐ fù
[释义]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出处] 宋 李纲《上道君太上皇帝札子》:“犬戎之众,蜂屯蚁附,渡壕临城,梯长如云,箭落如雨。”
[拼音] fēng yāo yuán bèi
[释义] 细腰窄背。形容轻盈俊俏。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拼音] fēng yíng yǐ duì
[释义] 比喻乌合之众。
[出处] 明 宋濂《次刘经历韵诗》:“一朝闽寇掠乡部,蜂营蚁队来无涯。”
[拼音] fēng cuán yǐ jí
[释义]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八卷:“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
[拼音] fān tiān zuò dì
[释义] 犹言翻天覆地。形容闹得很凶。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李雄见打得这般光景,暴躁如雷,翻天作地,闹将起来。”
[拼音] fāng zú yuán lú
[释义] 方形脚、圆形头为人的特征,因以指人类。同“方趾圆颅”。
[出处] 《陈书 高祖纪上》:“茫茫宇宙,惵惵黎元,方足圆颅,万不遗一。”
[拼音] fàng làng wú jī
[释义] 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同“放浪不羁”。
[出处] 宋 惠洪《遇如无象于石霜,如与睿廓然相好,故赠之》诗:“法朋半是奇逸者,我亦放浪无羁人。”
[拼音] fěn bái mò hēi
[释义] 以粉傅面、以黛画眉。谓女子修饰容颜。同“粉白黛黑”。
[出处] 《战国策 楚策三》:“彼郑周之女,粉白墨黑,立于衢闾非知而见之者,以为神。”
[拼音] fěn gǔ mí shēn
[释义] 犹言粉骨碎身。
[出处] 宋 岳飞《奏乞解军务札子》:“苟非木石,宁不自知?每誓粉骨糜身,以图报称。”
[拼音] fēng jī ruò gǔ
[释义] 丰润的肌肤,柔嫩的骨骼。形容女子或花朵娇嫩艳丽而有丰韵。
[出处] 宋 范成大《园丁折花七品各赋一绝》:“丰肌弱骨自喜,醉晕妆光总宜。独立风前雨里,嫣然不要人持。”
[拼音] fēng jī xiù gǔ
[释义] 丰润的肌肤,柔嫩的骨骼。形容女子或花朵娇嫩艳丽而有丰韵。同“丰肌弱骨”。
[出处] 宋 袁去华《山花子》词:“雾阁云窗别有天,丰肌秀骨净娟娟。独立含情羞不语,总妖研。”
[拼音] fēng chí cǎo mǐ
[释义] 比喻强大的势力能制服一切。同“风行草靡”。
[出处] 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敦煌公至盩厔,所过诸县及诸贼界,莫不风驰草靡,裹粮卷甲,唯命是从。”
[拼音] fēng jī diàn fēi
[释义] 形容势猛。
[出处] 《三国志 蜀志 郤正传》:“云合雾集,风激电飞,量时揆宜,用取世资。”
[拼音] fēng jī diàn hài
[释义] 形容势猛。同“风激电飞”。
[出处] 《南史 梁纪上 武帝》:“凭险作守,兵食兼资,风激电骇,莫不震叠。”
[拼音] fēng jǔ yún fēi
[释义] 凭借风云飞腾而上。同“风举云摇”。
[出处] 《宋史 乐志七 》:“神驾来思,风举云飞。”
[拼音] fēng mén shuǐ kǒu
[释义] 指要冲。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一回:“如今听得朝廷起大军来,与方腊厮杀,我这里正是风门水口。有些人家都搬了别处去躲。只留下老身,在这里看屋。”
[拼音] fēng fáng yǐ xué
[释义] 比喻各自占据一方。
[出处] 明 杨慎《丹铅续录 春秋 隐公元年》:“自共和以来,诸侯如蜂房蚁穴,不用天子之元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