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ǔ tiān tóng qìng
[释义] 普:普遍;天:天下;庆:庆贺。普天下共同庆祝。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拼音] zhēn xiàng dà bái
[释义] 真相:佛教用语;指本来面目;大白:彻底弄清楚了。真实情况完全弄清楚了。
[出处] 《花城》1981年第1期:“要是能把他的疯病治好了,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拼音] tù sǐ hú bēi
[释义] 兔子死了;狐狸很悲伤。比喻因同类遭遇不幸而悲痛伤感。悲:悲伤。
[出处] 元 汪元亨《折桂令 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拼音] gé gé bù rù
[释义] 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格格:阻碍;隔阂。入:融洽。
[出处] 清 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以前辈之典型,合后来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
[拼音] páng rán dà wù
[释义] 庞然:高且大的样子。形容外表强大;事实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出处] 唐 柳宗元《三戒 黔之驴》第19卷:“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拼音] pěng fù dà xiào
[释义] 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亦作“捧腹大喜”。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
[拼音] chuí xián yù dī
[释义] 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馋得口水快要流出来了。多形容嘴馋想吃。
[出处] 唐 柳宗元《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挥霍旁午。”
[拼音] tōng qíng dá lǐ
[释义] 对事理认识得透彻、明了。指说话、做事很讲情理。通、达:明白、通晓。通达人情事理。
[出处] 清 天花才子《后西游记》:“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请坐奉茶。”
[拼音] tuì bì sān shè
[释义]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拼音] zhēn xīn shí yì
[释义] 心意真实诚恳;毫无虚假。形容没有丝毫虚伪。
[出处] 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拼音] chuān záo fù huì
[释义] 穿凿:硬要把讲不通的道理讲通;附会:把毫无关系的事硬拉在一起。指勉强生硬解释;把没有意义硬是说成有某种意义。
[出处] 宋 洪迈《容斋续笔》第二卷:“用是好知奇者,欲穿凿附会,固各有说云。”
[拼音] jù shā chéng tǎ
[释义] 聚:聚集。把细沙堆积成高塔。比喻积少成多。
[出处]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
[拼音] qiāo zhū gàng
[释义]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
[拼音] cuò shǒu bù jí
[释义] 措手:着手处理;应付;不及:来不及。着手处理已来不及了。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应付。
[出处]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打脊的髡徒,怎恁么措手不及早撺过我?”
[拼音] tóu pò xuè liú
[释义] 打破了头;血流出来了。形容受到严重打击或惨遭失败时的狼狈相。
[出处] 唐 吕道生《定命录 桓臣范》:“其如果偷两千而去,至徐州界,其婢与夫相打头破血流。”
[拼音] qì jiù tú xīn
[释义] 图:图谋、追求。抛弃旧的、不好的东西;追求新的、正确的东西。
[出处] 唐 韩愈《昌黎集 上宰相书》第16卷:“忽将弃其旧而新是图,求老农老圃而为师。”
[拼音] pì gǔn niào liú
[释义] 形容极度恐惧、惊惶;失去自禁。有时也形容忙得不可开交。
[出处]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你要问俺名姓,若说出来,直唬得你屁滚尿流。”
[拼音] gū xī yǎng jiān
[释义] 无原则地一味宽容;就会助长坏人坏事。姑息:无原则地宽容;养:助长;奸:坏人坏事。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拼音] qióng xiōng jí è
[释义] 穷:极端。形容非常的凶恶。
[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乃始恣睢,奋其威诈,滔天虐民,穷凶极恶。”
[拼音] guā shú dì luò
[释义] 瓜熟了;瓜蒂就脱落了。比喻条件或时机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 元气论》:“如二仪分三才,体地法天,负阴抱阳;喻瓜熟蒂落,啐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