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ǔ jīn tòng xī
[释义] 见“抚今悼昔”。
[出处] 明·陈汝元《金莲记·释愤》:“感惠忘仇,抚今痛昔。”
[拼音] fù máng pī wěi
[释义] 犹言披荆斩棘。
[出处] 清·陈梦雷《解介士传》:“王有事于越,敖,敖子弟出死力,负芒披苇,入海望潮,拨棹,蒙虎皮以冒锋镝。”
[拼音] fū róng qī xiǎn
[释义] 丈夫有了荣耀的地位,妻子也会随之显赫起来。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恨当初鸾只凤单,喜今日夫荣妻显。”
[拼音] fù shāng jù jiǎ
[释义] 见“富商大贾”。
[出处] 清·薛福成《请豁除旧禁招徕万民疏》:“闽人多富商巨贾……往往拥有百万,羁栖海外,十无一还。”
[拼音] fù shēng fèi yǐng
[释义] 比喻盲目附和。
[出处] 清·王韬《洋务上》:“而附声吠影者流,从而嘘其焰,自惜不能置身在洋务中,而得躬逢其盛也。”
[拼音] fǔ shí gǎn shì
[释义] 谓感念时事,伤怀往事。
[出处] 清·朱仕琇《与林穆庵书》:“故尝读孔北海与魏武帝及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彼其抚时感事,慷慨自数其齿,其言激壮,有足悲者。”
[拼音] fú shōu lè suǒ
[释义] 见“浮收勒折”。
[出处] 《清史稿·高宗纪四》:“辛酉,以图思德劾苏墧浮收勒索,命袁守侗等严鞫之。”
[拼音] fú tóu huá nǎo
[释义] 犹言油头滑脑。形容人轻浮狡猾。
[出处]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座中几个人,都是浮头滑脑的,没有甚么事可记。”
[拼音] fú wéi huò shǐ
[释义] 享福太甚就隐伏着祸端。亦作“福为祸先”。
[出处] 晋·卢谌《赠刘琨》诗:“福为祸始,祸作福阶。”李善注引《韩诗》:“利为用本,福为祸先。”
[拼音] fú wēi jì jí
[释义] 犹扶危济困。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沪……中遭艰巨,笃行靡改,扶危济急,公私两全。”
[拼音] fù xī zǐ hé
[释义] 父劈柴,子担柴。比喻子孙继承父辈的未竟之业。
[出处] 唐·白居易《唐故潮州长城县令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铭》:“大丈夫贮蓄材术,树置功利,鎡基富贵,焯耀家邦,不当其身,而得于后;父析子荷,相去几何?”
[拼音] fù yán qū rè
[释义] 比喻趋附时贵权势。
[出处] 明·王錂《春芜忘·宴赏》:“下官楚大夫登徒履便是,附炎趋热,色厉内茬。”
[拼音] fù yǐng fù shēng
[释义] 盲目附和。
[出处] 清·钮琇《觚剩·惠士陈言》:“何意三春出作之时……始觉说痴说梦,无非附影附声。”
[拼音] fú zhèng chù xié
[释义] 扶助正道,除去邪恶。
[出处] 汉·蔡邕《对诏问灾异》:“圣意勤勤,欲清流荡浊,扶正黜邪。”
[拼音] fù zhòng hán wū
[释义] 犹言忍辱负重。
[出处] 清·曾国藩《李忠武公神道碑铭》:“胸劈众流,曾不出口。负重含污,浩如山薮。险趋人先,利居众后。”
[拼音] fǔ zhōng shēng chén
[释义] 犹釜中生鱼。
[出处]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八:“颜渊箪食瓢饮……范史云釜中生尘。”
[拼音] fù zhòng tūn wū
[释义] 见“负重含污”。
[出处] 严复·夏曾佑《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仁人志士,椎心泣血,负重吞污,图其所志。”
[拼音] fù zǔ bù bīn
[释义] 犹言负固不服。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
[拼音] fēng kē yǐ xué
[释义] 比喻占据的地方极为窄小,借以对偏安一隅的地方势力的蔑称。
[出处] 宋 曾慥《类说 见闻录 胡讷》:“开宝八年,王师围金陵。朝廷殿试《桥梁渡长江赋》、《习水战诗》;江南亦试《王德惟亲赋》、《谈笑却秦诗》。太祖笑曰:‘江南畜文臣武将,迨同飞走,岂不知中原有真主耶?’赵普曰:‘蜂窠蚁穴不足挂圣虑。’”
[拼音] fēng mí dié cāi
[释义] 比喻男子对女子的思慕。
[出处] 明 高明《琵琶记 丞相教女》:“绛罗深护奇葩小,不许蜂迷蝶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