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à tíng guǎng zhòng
[释义] 见“大庭广众”。
[出处] 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大廷广众,苟且安之,梦觉独居,胸弗谓是。”
[拼音] dà zhí ruò qū
[释义] 亦作“大直若诎”。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出处] 《后汉书荀淑传论》:“及后潜图董氏,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拼音] dà zhōng zhì zhèng
[释义] 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出处]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拼音] dài fā hán yá
[释义] 见“戴发含齿”。
[出处] 清·洪昇《长生殿·骂贼》:“雷海清呵!若不把一肩担,可不枉了戴发含牙人是俺。但得纲常无缺,须眉无愧,便九死也心甘。”
[拼音] dài lì gù jiāo
[释义] 谓贫贱之交。
[出处]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香岩、倦圃,领袖一时。唯时戴笠故交,担簦才子,并与宴游之席,各传酬和之篇。”
[拼音] dài lì hé shān
[释义] 带:衣带。砺:磨刀石。河:黄河。山:泰山。黄河如衣带,泰山像磨刀石。这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旧时表示所封爵位传之久远。含有江山永固之义。亦作“带河厉山”,“带砺山河”。
[出处] 元·刘致《水仙操·为平章南谷公寿福楼赋》:“朱帘画栋倚穹苍,带砺河山接四王。”
[拼音] dài mǎ wàng běi
[释义] 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实边》:“且夫人重迁,恋慕坟墓,贤不肖之所同也。……代马望北,狐死首丘,边民谨顿,尢恶内留。”
[拼音] dài méi hán chǐ
[释义] 见“戴发含齿”。
[出处]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夫孰知我兄弟之戴眉含齿,抱余疚于泉台也。”
[拼音] dài qīng lǚ zhuó
[释义] 犹戴天履地。清指天,浊指地。
[出处] 前蜀·杜光庭《都监将军周天醮词》:“伏念戴清履浊,寓世立身,事主奉亲,自家刑国,虽忠贞励节,勤瘁在公,而休祉难臻,愆违易集。”
[拼音] dài tù shǒu zhū
[释义]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出处] 宋·张君房《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
[拼音] dài xuán lǚ huáng
[释义] 犹戴天履地。
[出处] 《易·坤》有“天玄而地黄”之语。明·刘基《海宁应氏墓庵记》:“乃耆乃康,戴玄履黄,七十有八年。”
[拼音] dàn mù rù dì
[释义] 旦:早晨。暮:晚上。地:地府。早晚就要进入地府。表示年龄已高,随时都可能死去。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龚胜传》:“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拼音] dàn wǎng bù jīng
[释义] 见“诞妄不经”。
[出处] 《扫迷帚》第九回:“辟辟实实,由光明正大一路去,把一切诞罔不经之事,付诸一笑,那就不负我今日一番饶舌了。”
[拼音] dǎn zhuàng qì cū
[释义] 见“胆粗气壮”。
[出处] 袁静《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师长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员,有他指挥我们打仗,我们心里特别踏实,胆壮气粗。”
[拼音] dàn zhuāng qīng mò
[释义] 略加妆饰打扮。
[出处] 《水浒传》第四五回:“只见那妇人从楼上下来,不敢十分穿重孝,只是淡妆轻抹。”
[拼音] dào cháng zhēng duǎn
[释义] 见“道长论短”。
[出处] 林如稷《将过去》:“你近来怎么这样瘦,精神也像不好:意志消沉,从前爱闹爱道长争短,现在只是死呆呆不爱说话?”
[拼音] dǎo chí gàn gē
[释义] 犹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出处] 《后汉书·何进传》:“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
[拼音] dǎo chí gē máo
[释义] 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出处] 《新唐书·陆贽传》:“舍此不务而反为所乘,斯谓倒持戈矛,以鳟授寇者也。”
[拼音] dǎo dǎ yī wǎ
[释义] 犹言倒打一耙。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七:“先生并没说什么呀,你别先倒打一瓦!”
[拼音] dào dōng shuō xī
[释义] 见“道西说东”。
[出处] 《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自入舍做女婿,觑俺咱似儿戏,使着后,道东说西畅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