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óng shēng jiǔ zhǒng
[释义] 见“龙生九子”。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行者道:‘一夫一妻如何生此九个杂种?’敖顺道:‘从所谓龙生九种,各种有别。’”
[拼音] pēng lóng zhǔ fèng
[释义] 见“烹龙炮凤”。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一卷:“有《鹧鸪天》词为证: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
[拼音] kàng lóng yǒu huǐ
[释义] 指居高位而不知谦退,则盛极而衰,不免有败亡之悔
[出处] 《周易 乾》:“上九,亢龙有悔。”
[拼音] lóng yuè fèng míng
[释义] 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
[拼音] lóng míng shī hǒu
[释义] 比喻沉郁雄壮的声音。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王子乔墓在京茂陵,国乱时,有人盗发之,都无所见,唯有一剑,悬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鸣虎吼。”
[拼音] liú shuǐ yóu lóng
[释义] 语本《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后因以“流水游龙”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出处] 语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
[拼音] lóng yù shàng bīn
[释义] 亦作“龙御上宾”。《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因用“龙驭上宾”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出处]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拼音] lóng téng hǔ xiào
[释义] 声势壮盛貌。
[出处] 明·陈子龙《望下邳作七言古》:“龙腾虎啸势莫当,谁知芒肠云飞扬?”
[拼音] tǔ lóng chú gǒu
[释义] 泥土捏的龙,稻草扎的狗。比喻名不副实。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杜微传》:“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
[拼音] lóng quán tài ē
[释义] 指古代的两件宝剑
[出处]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8回:“众夫散出,焕密启其函,见其光芒射目,乃是宝剑二口,靶上刻有字号,名曰龙泉太阿。”
[拼音] wén bǐng diāo lóng
[释义] 炳:形容有文采;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极富文采
[出处] 《魏书·高允传》:“质侔和璧,文炳雕龙,耀天邑,衣锦旧邦。”
[拼音] pēng lóng páo fèng
[释义] 见“烹龙炮凤”。
[出处] 宋·杨万里《西溪先生和陶诗序》:“东坡以烹龙庖凤之手,而饮木兰之坠露,餐秋菊之落英者也。”
[拼音] lóng huà hǔ biàn
[释义]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出处]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拼音] páo fèng pēng lóng
[释义] 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连日杀牛宰马,大排筵宴,庆赏卢员外。虽无庖凤烹龙,端的肉山酒海。”
[拼音] miáo lóng xiù fèng
[释义] 指精美的手工刺绣。泛指古代女红。亦作“描鸾刺凤”、“描龙刺凤”。
[出处] 清·张南庄《何典》第七回:“不拘描龙绣凤,样样皆精;琴棋书画,般般都会。”
[拼音] lóng pán fèng zhù
[释义] ①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②喻书法笔势飞动貌。
[出处] 后晋·沈昫《旧唐书·玄宗纪》:“初,上皇亲拜五陵,至桥陵,见金粟山有龙盘凤翥之势。”
[拼音] jiǔ hǔ shī lóng
[释义]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出处] 清·丘逢甲《东山酒楼次柳汀韵》:“狂饮且共楼头醉,酒虎诗龙各自豪。”
[拼音] jiǔ lóng shī hǔ
[释义] 见“酒虎诗龙”。
[出处] 清·丘逢甲《饮镇平都司署赏菊为题宋人所画报捷图》诗:“粤水闽山文武会,酒龙诗虎主宾才。”
[拼音] pān lóng fù jì
[释义] 攀:攀附;骥:好马。比喻攀附圣贤,归附俊杰。
[出处] 《三国志 吴志 吴主孙权传》:“此言之诚,有如大江。”裴松之注引《魏略 孙权与浩周书》:“当垂宿念,为之先后,使获攀龙附骥,永自固定。其为分惠,岂有量哉!”
[拼音] lóng pán hǔ rào
[释义] 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出处] 宋·范成大《水龙吟·寿留寺》词:“物外新闻,凤歌鸾翥,龙蟠虎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