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óng shé fēi wǔ
[释义] 见“龙蛇飞动”。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八回:“闺臣听了,把神凝了一凝,只得打起精神,举起笔来,刷、刷、刷如龙蛇飞舞一般,一连写了几句。”
[拼音] pù sāi lóng mén
[释义] 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出处] 《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腮龙门。”
[拼音] fēng hǔ yún lóng
[释义]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出处] 宋 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袛在笑谈中。”
[拼音] fú hǔ xiáng lóng
[释义]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出处]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拼音] fēi lóng chéng yún
[释义] 指龙乘着云彩上天。比喻英雄乘时机而得势。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夫有云雾之势而能乘游之者,龙蛇之材美之也。”
[拼音] tòng yǐn huáng lóng
[释义]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
[出处] 《宋史 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拼音] pān lóng tuō fèng
[释义] 攀:高攀,接近;托:依附。比喻巴结投靠有权势声望的人
[出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拼音] wò hǔ cáng lóng
[释义]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拼音] jiāo lóng xì shuǐ
[释义] 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拼音] mǎ rú yóu lóng
[释义] 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拼音] pù sāi lóng mén
[释义] 曝:晒;龙门:河津。鲤鱼在龙门下晒它的两腮。比喻科举落榜
[出处] 《辛氏三秦记》:“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曝腮龙门。”
[拼音] lóng xīn fèng gān
[释义] 喻指极珍贵稀有的名菜。
[出处] 京剧《乌龙院》第三场:“想我们这样人家,吃的是鸡鸭鱼肉,也就是啦,难道说,还要吃什么龙心凤肝不成吗?”
[拼音] lóng zǐ lóng sūn
[释义] 借指权贵人家的子弟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2回:“我家也是龙子龙孙,放着先朝丹书铁券,谁敢不敬?”
[拼音] xiù hǔ diāo lóng
[释义] 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出处] 明·单本《蕉帕记·寻春》:“学富之余;才雄七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
[拼音] nián lǎo lóng zhōng
[释义] 龙钟: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鬼作筵》:“尔母年老龙钟,不能料理中馈。”
[拼音] lóng mén diǎn é
[释义]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故以“龙门点额”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
[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尔雅》曰:‘鳣,有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
[拼音] nián mài lóng zhōng
[释义] 龙钟: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墓上,提着我的名字,说我蘧佑年迈龙钟,不能亲自再来拜谒墓道了。”
[拼音] diāo lóng huà fèng
[释义] 刻绘龙凤
[出处] 胡世香《巧取陈家寨》:“门上雕龙画凤,粉壁衬着红漆家具,分外耀眼。”
[拼音] qián lóng fú hǔ
[释义] 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出处] 明·何文焕《双珠记·西市认母》:“今日里笔生香,冠礼闱,似潜龙伏虎际风云会。”
[拼音] shēng lóng huó xiàn
[释义] 形容描绘生动逼真
[出处]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七》:“呈辞上说得生龙活现,不由你不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