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óng téng bào biàn
[释义] 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
[出处] 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高谈则龙腾豹变,下笔则烟飞雾凝。”
[拼音] lóng téng fèng jí
[释义] 喻王业兴盛,英雄会合。
[出处] 前蜀·贯休《相合歌词·蒿里》:“气凌云天,龙腾凤集,尽为风消土吃。”
[拼音] lóng téng hǔ jù
[释义] 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钦士》:“彼虽降高抑满,以贵下贱,终亦并目以远其明,假耳以广其聪,龙腾虎踞,宜其然也。”
[拼音] lóng xiāng bào biàn
[释义] 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出处] 唐·张怀瓘《书断·神品》:“尤善章草,书出诸杜度,故崔瑗云:龙骧豹变,青出于蓝。”
[拼音] lóng xīng fèng jǔ
[释义] 喻王者兴起。
[出处] 《东观汉记·冯衍传》:“皇帝以圣德灵威,龙兴凤举,率宛叶之众,将散乱之兵,歃血昆阳,长驱武关,破百万之阵,摧九虎之军。”
[拼音] lóng yán fèng zī
[释义] 指帝王之相。
[出处] 唐·韩偓《迷楼记》:“陛下享天下之富贵,圣貌轩逸,龙颜凤姿,而不自爱重。”
[拼音] lóng zhāng fèng cǎi
[释义] 不凡的仪表风采。
[出处] 唐·邵混之《元氏县令庞君清德碑》:“君纯德天资,大材灵降,龙章凤彩,凝脂点漆。”
[拼音] lóng zhāng fèng hán
[释义] 喻文采炳焕。
[出处] 明·李东阳《赠太子太保缜远侯顾公合葬墓志铭》:“龙章凤函,天子有诰。”
[拼音] lóng zhāng lín jiǎo
[释义] 比喻珍希,不凡。
[出处] 元·杨应登《寄赵梅州》诗:“天下规矩见卓绝,龙章麟角诸公子。”
[拼音] lóng zhēng hǔ yǎn
[释义] 形容蛮横霸道。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5回:“他家一门都是龙睁虎眼的脚色,只有三老还是个盛德人。”
[拼音] lóng zī fèng cǎi
[释义] 形容姿态风采非凡。
[出处] 明·郭勋《英烈传》第15回:“陶安见太祖龙姿凤采,也自羡得所主。”
[拼音] mǎ zú lóng shā
[释义]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出处] 曼殊室主人《班定远平西域》第一幕:“虎头燕颔,人言万里之侯;马足龙沙,胸有千秋之业。”
[拼音] shén lóng jiàn shǒu
[释义] 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后以“神龙见首”指诗文跌宕多姿。
[出处] 清·赵执信《谈龙录》:“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曰:‘诗如龙然,首尾爪角鳞鬣,一不具,非龙也。’司寇哂之曰:‘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
[拼音] shén lóng mǎ zhuàng
[释义] 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出处] 欧阳山《苦斗》:“那时候,一个个青年人都是神龙马壮,气吞牛斗。”
[拼音] tuó fèn lóng chóu
[释义] 鼍:扬子鳄。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出处] 宋·苏轼《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诗:“谁言万方声一概,鼍愤龙愁为余变。”
[拼音] fèng wǔ lóng pán
[释义] 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四回:“不想这一拜,恰恰的合成一个‘名花并蒂’,俨然是金厢玉琢,凤舞龙蟠!”
[拼音] lóng dé zài tián
[释义] 《易·干》:“‘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
[出处] 《易·干》:“‘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拼音] lóng qù dǐng hú
[释义]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
[出处]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
[拼音] áo fèn lóng chóu
[释义] 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拼音] lóng yín fèng huì
[释义] 龙在吟啸,凤在鸣叫。形容非常美妙,抑扬顿挫的声音。哕,鸟鸣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