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uán jūn lì qí
[释义] 双方权势相当,不相上下。
[出处]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不同心并力则不能自守,权均力齐又不相率,当推一人为将军,共全五郡,观世变动。”
[拼音] wàn huā qí fàng
[释义] 万花:泛指各种花卉;齐:同时。千百种花同时开放,争奇斗艳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妾见木兰庭上,万花齐放,故差奴婢们迎请陛下一赏。”
[拼音] qí qū bìng jìn
[释义] 同“齐头并进”。
[出处] 沙汀《淘金记》:“在进行当中就又逐渐分化起来,谈话的便变成了好几组了,各不相涉地齐驱并进。”
[拼音] qí liáng shì jiè
[释义] 齐、梁:南北朝时的两个王朝,政治腐败。比喻国家衰弱混乱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8回:“本朝若不是永乐振作一番,信着建文软弱,久已弄成个齐梁世界了。”
[拼音] qí biāo bìng qū
[释义] 同“并驾齐驱”。
[出处]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刘将军》:“吾尝览《后魏书》,见杨大眼者,武伎绝伦,战功居最,其妻潘氏,颇善骑射,至于攻战游猎之际,潘于戎装,齐镳并驱。”
[拼音] xiū shēn qí jiā
[释义] 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
[出处] 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父亲,有甚么修身齐家的事,训教你儿者。”
[拼音] qí wáng shě niú
[释义] 《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齐王舍牛”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拼音] qí wán lǔ gǎo
[释义] 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白色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
[出处] 唐·杜甫《忆昔》:“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拼音] qí míng bìng jià
[释义] 有同等的名望和身价。
[出处]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前代传子美‘桃花细逐杨花落’,手稿有改定字,而二公齐名并价,莫可轩轾。”
[拼音] tiān nián bù qí
[释义] 谓命运和流年不相配合,以致运道不好。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张教头道:‘贤婿,甚么言语!你是天年不齐,遭了横事,又不是你作将出来的。’”
[拼音] cén lóu qí mò
[释义] 只比较末端,方寸的木头也可高过高楼。比喻不从本着手,则无法认清事实。
[出处] 《孟子 告子下》:“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幼学琼林 卷三 人事类》:“岑楼齐末,不识高卑。”
[拼音] láng yǒu bù qí
[释义] 有好人也有坏人,好的坏的混在一起
[拼音] qí xīn bìng lì
[释义]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同“齐心协力”。
[拼音] qí xīn dí lǜ
[释义] 同“斋心涤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