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ián yí mò duó
[释义] 谓不露形迹地改变或取得。
[出处] 明·归有光《〈洪范〉传》:“然有养之、厚之、节之、教之、不伤之,所不能及者,故必有潜移默夺于冥冥之中。”
[拼音] qián yí mò yùn
[释义] 不露行迹、自然而然地转移或转变。
[出处] 《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四川铁路档案》:“尔丰受事之初,已窥其隐患,故思潜移默运,收拾人心。”
[拼音] yàn mò xiān pēng
[释义] 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拼音] dūn mò guǎ yán
[释义] 稳重而少言语。
[出处] 《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回回、博果密之子,库库之兄也,敦默寡言,嗜学能文。”
[拼音] mò qì shén huì
[释义] 谓从意识深处默默领会和揣摩事物所蕴含的精神气韵。
[出处]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叙论·论气韵非师》:“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
[拼音] gōng mò shǒu jìng
[释义] 默:沉默;守:遵守,保持。恭恭敬敬地沉默,不讲话,保持肃静。
[出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又自以归付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拼音] qián xiāo mò huà
[释义] 暗地消除。
[出处] 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而潜消默化者,又不可以枚举也。”
[拼音] mò ér shí zhī
[释义] 默:不语,不说话。识:记。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拼音] dù mò wéi shī
[释义] 杜:杜撰、臆造。杜默:指孤陋寡闻。孤陋寡闻,随意杜撰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