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óng hú zhī zhì
[释义] 鸿鹄:天鹅。天鹅所有的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拼音] āi hóng biàn dì
[释义] 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
[出处] 黄侃《水龙吟 秋花》词:“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秋侣!”
[拼音] qīng yú hóng máo
[释义]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拼音] hóng yùn dāng tóu
[释义] 鸿运:大好的运气。正是走好运的时候
[出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雪公,你鸿运当头,做事千万要漂亮。”
[拼音] qīng rú hóng máo
[释义]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
[出处]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
[拼音] āi hóng biàn yě
[释义] 哀鸿: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出处] 《诗经 小雅 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拼音] fēi hóng tà xuě
[释义] 鸿:大雁。大雁踩过的雪地。比喻往事所遗留下来的痕迹。亦作“雪泥鸿爪”、“飞鸿印雪”、“飞鸿雪爪”。
[出处]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拼音] fēi hóng xuě zhǎo
[释义] 见“飞鸿印雪”。
[出处] 清·陈维崧《风入松·纳凉》词:“浮世飞鸿雪爪,故山乱叶茅庵。”
[拼音] hóng máo tài shān
[释义]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出处]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拼音] fēi hóng yìn xuě
[释义] 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出处] 宋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拼音] pàn ruò hóng gōu
[释义] 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拼音] hóng piān jù zhì
[释义] 鸿:巨;大。指大篇幅的巨型著作。
[出处] 清 梁启超《饮冰室诗话》:“其鸿篇巨制,洋洋洒者,行将别裒录之为一集。”
[拼音] āi hóng mǎn lù
[释义]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灾民。比喻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出处] 清 洪昇《长生殿 收京》:“流离百室,哀鸿满路悲戚。”
[拼音] gū hóng guǎ hú
[释义] 孤:孤单;鸿:鸿雁;寡:失偶的妇人;鹄:天鹅。孤独失伴的天鹅。比喻失去配偶的男女。
[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慰夏孤》:“向日蚕桑动,忽相逢孤鸿寡鹄,无门投控,飞鸟依人情可悯。”
[拼音] hóng piān jù zhù
[释义] 指规模宏大的著作。同“鸿篇钜制②”。
[出处] 柯灵《香雪海 散文——文学的轻骑队》:“我们这时代是产生鸿篇巨著的时代,是产生诗的时代,也是产生绚烂多采、争妍斗胜的散文的时代。”
[拼音] hóng mén yàn
[释义] 鸿门:地名,今陕西临潼东北。指不怀好意的宴请或加害客人的宴会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拼音] hóng yàn āi míng
[释义] 哀:悲哀。比喻流离失所的灾民生活凄惨。
[出处]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嗸嗸。”
[拼音] tài shān hóng máo
[释义] 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拼音] duàn yàn gū hóng
[释义] 鸿:鸿雁。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出处] 明·张凤翼《红拂记·杨公完偶》:“徐生,你一向断雁孤鸿,可曾寻偶否?”
[拼音] lái hóng qù yàn
[释义] 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
[出处] 清 黄景仁《稚存从新安归作此寄之》诗:“来鸿去燕江干路,露宿风飞各朝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