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ēng bù míng tiáo
[释义]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出处]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水旱》:“周公载纪而天下太平,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当此之时,雨不破块,风不鸣条。”
[拼音] gěng yē nán míng
[释义] 哽:声气阻塞;噎:嗓子被食物堵塞。形容悲痛气塞,哭不出声或说不出话的样子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4回:“巧姐听了,不敢回言,只气得哽噎难鸣的哭起来了。”
[拼音] gǔ jiǎo qí míng
[释义] 鼓:战鼓;角: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即号角。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拼音] hú míng yú shū
[释义]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出处]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拼音] nán míng gū zhǎng
[释义] 比喻力量单薄,难以成事。
[出处]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时事·刘庸夫》:“在朝非守正不阿之臣,思兴利除害,奈随声附和者,讥不识时,则一薛居洲难鸣孤掌。”
[拼音] hú míng gōu huǒ
[释义] 见“狐鸣鱼书”。
[出处] 黄葆桢《扬哲商烈士悼歌》:“军储潜遣五丁运,狐鸣篝火期相从。”
[拼音] hú míng yú chū
[释义] 鸣:叫。指动员众人起事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曰:‘大楚兴,陈胜王。’”
[拼音] léi gǔ míng jīn
[释义] 金:指锣。指战场上击鼓打锣,以壮声势。
[出处] 元·无名氏《午时牌》第二折:“我今日传了将令,则要您记的叮咛:也不许摇旗呐喊,也不许擂鼓鸣金。”
[拼音] jī míng hòu dàn
[释义] 见“鸡鸣戒旦”。
[出处] 宋·徐铉《和张先辈见寄》:“鸡鸣候旦宁辞晦,松节凌霜几换秋。”
[拼音] jī míng qǐ wǔ
[释义] 指胸怀大志、及时奋发的豪壮气概。
[出处] 宋·韩元吉《薄幸》词:“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
[拼音] hè míng zhī shì
[释义] 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出处] 《周易 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拼音] wā míng chán zào
[释义] 蛙声和蝉声,使人听了厌烦。比喻拙劣的议论或文章。
[出处] 明 顾大典《青衫记 裴兴私叹》:“蛙鸣蝉噪,魂绕神劳。”
[拼音] wú fèng zhī míng
[释义]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梧桐盛也,凤凰鸣也,臣竭其力,则地极其化;天下和洽,则凤凰乐德。”后因以“梧凤之鸣”比喻政教和协、天下太平。
[出处]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梧桐盛也,凤凰鸣也,臣竭其力,则地极其化;天下和洽,则凤凰乐德。”
[拼音] míng yú qiáo mù
[释义]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出处]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拼音] hè míng jiǔ gāo
[释义] 九皋:深泽。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著。
[出处] 《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拼音] míng yě shí píng
[释义] 比喻诚心待人,同甘共苦。
[出处] 《诗经 小雅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拼音] míng hè zhī yīng
[释义]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后以“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
[出处]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
[拼音] míng kē qiāng yù
[释义] 玉珂鸣响,佩玉铿锵。比喻显贵。
[出处]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先兆》:“寻尚主,拜驸马都尉,鸣珂锵玉,出入禁挞,良田甲第,珍宝奇玩,豪华富贵,冠于一时。”
[拼音] míng yàn zhí mù
[释义] 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
[出处] 《梁书·袁昂传》:“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既殊鸣雁直木,故无结绶弹冠。”
[拼音] míng yù yè lǚ
[释义] 佩玉饰曳丝履。谓获高官厚禄。
[出处] 《新唐书·马周传》:“今超授高爵,与外廷朝会,驺竖倡子,鸣玉曳履,臣窃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