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102个与“”相关的成语:
  • 消魄散

    [拼音] hún xiāo pò sàn
    [释义] 魂:灵魂;魄:气魄,精神。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李明见先折了一个,却待也要拨马回走时,被杨志大喝一声,惊得魂消魄散,胆颤心寒,手中那条枪,不知颠倒。”
  • 丢魄

    [拼音] diu1 hún diu1 pò
    [释义] 见“丢魂失魄”。
    [出处]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有一个狼扑上来,爪子搭在了他的身上,正吓得他丢魂丢魄的时候,山上过来一群锄地的,才把狼赶走。”
  • 丧胆游

    [拼音] sàng dǎn yóu hún
    [释义] 丧:丧失;丧胆:形容恐惧到极点;游魂:魂游。魂魄飘荡无定。形容恐惧至极。形容惶恐无主的样子
    [出处] 老舍《骆驼祥子》:“祥子在街上丧胆游魂的走,遇见了小马儿的祖父。”
  • 夺魄

    [拼音] jīng hún duó pò
    [释义]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当一个文化熟到了稀烂的时候,人们会麻木不仁的把惊魂夺魄的事情与刺激放在一旁,而专意到吃喝拉撒中的小节目上去。”
  • 丧魄

    [拼音] jīng hún sàng pò
    [释义] 形容十分恐惧。
    [出处] 明·李贽《四书评·论语·季氏》:“使季孙闻之,不惊魂丧魄也哉!”
  • 倩女

    [拼音] lí hún qiàn nǚ
    [释义] 倩女:美丽的少女。旧时指少女为爱情而死。
    [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看你个离魂倩女,怎发付掷果潘安。”
  • 飞越

    [拼音] shén hún fēi yuè
    [释义] 形容写作时想象力肆意驰骋。
    [出处] 宋·王禹偁《谢加朝请大夫表》:“涕泗纵横,乱于縻绠,神魂飞越,若在烟霄。”
  • 消魄丧

    [拼音] hún xiāo pò sàng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7回:“那火炮飞将起去,震的天崩地动,岳撼山摇,城中军马,惊得魂消魄丧,不杀自乱。”
  • 消胆丧

    [拼音] hún xiāo dǎn sàng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四回:“[段恺]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
  • 夺魄

    [拼音] chí hún duó pò
    [释义] 形容震撼心灵
    [出处] 徐迟《地质之光》:“各种印象,新鲜而又庄严,使他目不暇给,驰魂夺魄。”
  • 飘魄散

    [拼音] hún piāo pò sàn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八回:“娘娘见说,魂飘魄散,急下亭抱起,紧搂在怀。”
  • 惊胆落

    [拼音] hún jīng dǎn luò
    [释义] 形容惊恐万分。
    [出处]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目连虽是圣人,亦得魂惊胆落。”
  • 摇荡

    [拼音] shén hún yáo dàng
    [释义] 形容心神恍惚,难以把握。亦作“神摇魂荡”、“神魂荡扬”、“神魂飘荡”。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八卷:“沈将仕看见李三情状,一发神魂摇荡。”
  • 飞魄荡

    [拼音] hún fēi pò dàng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后水浒传》第六回:“那马上的官人,忽见楼窗中一位美貌妇人,生得标致非凡,不胜惊喜……那官人在马上,一时看得魂飞魄荡。”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三卷:“说不尽百媚千娇,魂飞魄荡。 ”
  • 摄魄

    [拼音] zhuī hún shè pò
    [释义] 迷信指摄取魂魄,致人死命。
    [出处] 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宋江三十六赞》:“活阎罗阮小七:地下阎罗,追魂摄魄。”
  • 飞胆丧

    [拼音] hún fēi dǎn sàng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
  • 丧魄

    [拼音] wáng hún sàng pò
    [释义] 形容非常惊慌恐惧或心神不宁。
    [出处] 《孤本元明杂居 打董达》第二折:“哥哥你宽肺腑,休间阻,我教他亡魂丧魄,认个贤。”
  • 颠梦倒

    [拼音] hún diān mèng dǎo
    [释义] 犹言神魂颠倒。
    [出处] 明·冯梦龙《锦堂月·金阊纪遇》套曲:“魂颠梦倒神未定,忽听得雨骤风狂闹五更。”
  • 不着体

    [拼音] hún bù zhe tǐ
    [释义] 同“魂不附体”。
    [出处] 《前汉书平话》卷上:“吓高皇魂不着体。”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三回:“只见两个黄巾力士,押着李逵,耳边只听得风雨之声,不觉径到蓟州地界,吓得魂不着体,手脚摇战。”
  • 不守宅

    [拼音] hún bù shǒu zhái
    [释义] 见“魂不守舍”。
    [出处] 三国·魏·管辰《管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