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āo jié mài sú
[释义] 迈:超逸。指志节高超脱俗
[出处] 《晋书·江统传》:“惇字思悛,孝友淳粹,高节迈俗。”
[拼音] jiǎo gāo bù dī
[释义] 形容步履倾斜。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芦苇丛中,望后面时,那火把渐近,三人心里越慌,脚高步低,在芦苇里撞。”
[拼音] kàng yán gāo yì
[释义] 抗颜:不看别人的颜色;高议:发表高明的议论。指态度严正地阐述自己的意见
[出处] 宋·苏轼《上刘侍读书》:“抗颜高议,自以无前。”
[拼音] qiáng gāo jī xià
[释义] 喻名位虽高而才德低下。
[出处] 《北史·序传·李僧伽》:“时郑子默有名于世,僧伽曰:‘行不适道,文胜其质,郭林宗所谓墙高基下,虽得必丧,此之徒也。’”
[拼音] zhòng wàng gāo míng
[释义] 拥有崇高的名望。
[出处] 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一·台省互改》:“唯顾泾阳宪臣以铨郎救辛总宪外谪,后再入吏部,最为创见,然重望高名,终不得志而去。”
[拼音] qì gāo zhì dà
[释义] 意气高昂,志向远大
[出处]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则为你气高志大,见是如此。”
[拼音] xuě zhōng gāo shì
[释义] 梅花
[出处] 明·高启《梅花》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拼音] zhì chéng gāo jié
[释义] 至:最。最忠诚,最高尚的节操。形容人品高尚。
[出处] 《魏书·儒林传·徐遵明传》:“至诚高节,堙没无闻,朝野人士,相与嗟悼。”
[拼音] bā gāo zhī ér
[释义] 比喻高攀。
[出处]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我也不怕人笑话我奴才亲戚混巴高枝儿,我今日可算认定了干娘咧!”。
[拼音] bēi chuāng gāo wò
[释义] 比喻悠闲自得。
[出处] 晋 陶渊明《与子俨等书》:“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宋 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有别、归来意。”
[拼音] chí gāo wù yuǎn
[释义] 犹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 器玩 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弛高骛远。”
[拼音] chí gāo wù yuǎn
[释义] 犹言好高骛远。
[出处] 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驰高鹜远。”
[拼音] gāng yīn gāo chàng
[释义] 亢:喉咙。放开喉咙,高声歌唱。
[出处] 汉 傅毅《舞赋》:“动朱唇,纡清扬,亢音高唱,为乐之方。”
[拼音] hǎo gāo wù yuǎn
[释义] 指不自量力,不愿实际去处理事情。
[拼音] huì mò gāo shēn
[释义] 隐瞒得很紧,不让别人知道
[拼音] nián gāo dé xūn
[释义] 年纪大而有德行
[拼音] féi dùn míng gāo
[释义] 退隐避世,自鸣清高。
[拼音] gāo shì hài sú
[释义] 高世:超出世人;骇:惊吓,震惊。具有令一般人吃惊的才能。比喻才智超群。
[拼音] gāo fèng zì huì
[释义] 东汉高凤,字文通,执志不仕,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后用为自诬之典。
[拼音] gāo zhāi xué shì
[释义] 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别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