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āo míng yuǎn jiàn
[释义] 高明:精明高妙。指见识精明高远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大王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
[拼音] gāo mén jù zú
[释义] 高门:显贵的家族。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出处] 鲁迅《小说二集序》:“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一角,高门巨族的精魂。”
[拼音] gāo lěi shēn qiàn
[释义] 垒:军营四周的堡寨;堑:壕沟。高高的堡垒,深深的护城河。形容防卫坚固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郎中郑忠乃说止汉王,使高垒深堑,勿与战。”
[拼音] gāo jué xiǎn wèi
[释义] 爵:爵位,官爵;显:显要,显赫。指官职很高,爵位显赫
[出处]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拼音] gāo jué fēng lù
[释义] 爵:爵位;禄:古代官吏的俸给。爵位高,俸禄多
[出处] 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是高爵丰禄之所加也,荣孰大焉。将以为害邪?则高爵丰禄以持养之,生民之属,孰不愿也。”
[拼音] gāo jǔ yuǎn qù
[释义] 举:起飞。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出处] 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阁下居长安,统二于人,不能明白立功名,不如高举远去。”
[拼音] gāo fēng wěi jié
[释义] 高风: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比喻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处] 清·汪琬《耒虞先生年谱后序》:“先生暮年虽复见扼于用事者,屏置海外以殁,而高风伟节讫今传述于吴越人士之口。”
[拼音] gāo chū yún biǎo
[释义] 云表:云外。高高直立,伸入云端。形容山峰或建筑物等高峻挺拔
[出处] 张恨水《啼笑姻缘》第13回:“回头看隔院时,正有一棵高出云表的老槐树。”
[拼音] gāo chéng shēn gōu
[释义] 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形容防卫坚固
[出处] 唐·李翱《杨烈妇传》:“项城小邑,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
[拼音] xū tán gāo lùn
[释义] 高:高超;虚:空。空洞、不切实际的言论
[出处]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齐土之民,风俗浅薄,虚谈高论,专在荣利。”
[拼音] gāo bì shēn qiàn
[释义] 壁:营垒;堑:护城河,壕沟。筑起高深的营寨,深挖壕沟。形容加强防御
[出处] 唐·杜牧《上司徒李相公论用兵书》:“若以万人为垒,下窒其口,高壁深堑,勿与之战,忽有败负,势惊洛师。”
[拼音] gāo fēi yuǎn jǔ
[释义] 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
[出处] 汉·刘向《说苑·八·尊贤·十三节》:“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拼音] gāo nì dà tán
[释义] 睨:视。眼睛看着上面,在发议论。形容举动言论气慨不凡。
[出处] 汉 张衡《应间》:“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
[拼音] gāo xiáng yuǎn yǐn
[释义] 形容避世隐居。
[出处] 汉·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拼音] gāo zì wèi zhì
[释义] 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出处]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姑妄听之二》:“狂生某者,性悖妄,诋訾今古,高自位置。”
[拼音] gāo cái jí zú
[释义] 高材:才能高;疾足:迈步快。形容人才能出众,行事敏捷。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拼音] gāo wèi hòu lù
[释义] 位:官职,官位;禄:俸禄。官职高贵,俸禄丰厚。
[出处] 《汉书·董仲舒传》:“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
[拼音] gāo qíng yuǎn zhì
[释义] 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拼音] gāo guān bó dài
[释义] 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出处] 《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拼音] hǎo dài gāo mào
[释义] 比喻喜欢别人吹捧,喜欢听奉承讨好的话语。
[出处] 《北史·熊安生传》:“宗道晖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