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 wán pí lài gǔ - [释义] ①谓品行不端、无赖狡诈。②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 [出处]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这等顽皮赖骨,不打如何肯招?”  
- [拼音] nián pí dài gǔ - [释义] 比喻拖沓,不洒脱。 - [出处] 宋·黄庭坚《钟离跋尾》:“此来更自知所作韵俗,下笔不浏离,如禅家黏皮带骨语。”  
- [拼音] qiāo gǔ bāo suǐ - [释义] 犹敲骨吸髓。 - [出处] 《封神演义》第二九回:“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蛊惑天子,残虐万民,假天子之命,敲骨剥髓,尽民之力肥润私家,陷君不义,忍心丧节,如令兄者。”  
- [拼音] fèng gǔ lóng zī - [释义] 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 [出处] 《云笈七签》卷四:“今视子之质,实霄景高焕,圆精重照,凤骨龙姿,脑色宝曜。”  
- [拼音] fēng jī ruò gǔ - [释义] 丰润的肌肤,柔嫩的骨骼。形容女子或花朵娇嫩艳丽而有丰韵。 - [出处] 宋 范成大《园丁折花七品各赋一绝》:“丰肌弱骨自喜,醉晕妆光总宜。独立风前雨里,嫣然不要人持。”  
- [拼音] fēng jī xiù gǔ - [释义] 丰润的肌肤,柔嫩的骨骼。形容女子或花朵娇嫩艳丽而有丰韵。同“丰肌弱骨”。 - [出处] 宋 袁去华《山花子》词:“雾阁云窗别有天,丰肌秀骨净娟娟。独立含情羞不语,总妖研。”  
- [拼音] qíng shēn gǔ ròu - [释义] 骨肉:比喻至亲。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情愈骨肉”。 - [出处] 《周书·于谨传》:“夙蒙丞相殊眷,情深骨肉。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  
- [拼音] shēn rù gǔ suǐ - [释义] 形容达到极深极重的程度。 -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回:“高太尉着令医人治疗,见丘岳重伤,恨梁山泊深入骨髓。”  
- [拼音] xǐ xīn huàn gǔ - [释义] 道家语,指洗去尘心,换掉凡骨,即可超离凡尘而入圣。 -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3卷:“为吾洗心复换骨,背凡入圣奔长生。”  
- [拼音] tòng chè gǔ suǐ - [释义] 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 [出处] 巴金《雨》:“而我们却在灭亡的途中挣扎,终于逃不掉悲惨的命运,这真叫人感到痛彻骨髓。”  
- [拼音] zhòng huǐ xiāo gǔ - [释义] 指众多的毁谤,可以销熔人的骨骼。比喻谗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 [出处] 宋 李纲《宫词谢表》:“众毁销骨,虽贻投抒之嗟;太阳中天,必冀容光之照。”  
- [拼音] tòng qiè xīn gǔ - [释义] 伤痛入骨髓。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 [出处] 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义士仁人,痛切心骨。岂以陛下之圣明智勇而能忍之乎!”  
- [拼音] kū gǔ shēng ròu - [释义] 犹言起死回生。 - [出处] 《隋书·于仲文传》:“伏愿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  
- [拼音] kān xīn kè gǔ - [释义] 指印象深刻,令人难忘 - [出处] 闻一多《邓以蛰题记》:“也没有一篇不刊心刻骨,博大精深。只要你肯埋着头,咬着牙,在岩石里边寻求金子。”  
- [拼音] tòng zhī rù gǔ - [释义] 伤痛入骨髓。形容伤心到了极点 - [出处] 《全相平话·七国春秋》:“齐为无道,以害先王,寡人统位,痛之入骨。”  
- [拼音] wán pí zéi gǔ - [释义] 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 [出处]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这顽皮贼骨,不打不招。左右,与我采下去,着实打呀!”  
- [拼音] míng fū lòu gǔ - [释义] 同“铭心镂骨”。 - [出处] 唐·令狐楚《代李仆射谢男赐绯鱼袋表》:“铭肤镂骨,不敢殒坠。”  
- [拼音] nián pí zhe gǔ - [释义] 见“黏皮带骨”。 -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黏皮着骨。”  
- [拼音] nián pí zhuó gǔ - [释义] 粘:粘贴。比喻人固执呆板 -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粘皮着骨。”  
- [拼音] ǒu xīn lòu gǔ - [释义] 呕:吐。形容费尽心血,历尽艰辛 -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李义山《咏柳》云‘堤远意相随’之句,皆是呕心镂骨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