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ǐn shuǐ sī yuán
[释义] 喝水时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出处] 北周 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拼音] yǐn zhèn zhǐ kě
[释义] 鸩:毒酒。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的后果。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霍諝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拼音] kāi huán chàng yǐn
[释义] 开怀: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比喻敞开胸怀,尽情饮酒。
[出处] 元·无名氏《射柳棰丸》第三折:“令人们安排酒肴,与众大人每玩赏端阳,开怀畅饮。”
[拼音] yǐn qì tūn shēng
[释义] 泣:无声的哭;吞声:不敢出声。不敢放声大哭。
[出处] 宋 王明清《玉照新志》第二卷:“怅然惨,娇魂怨,饮泣吞声。”
[拼音] bào yǐn bào shí
[释义] 又猛又急地大量吃喝,使身体失调
[出处] 王朔《我是你爸爸》:“长得单薄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即使从现在起就牛肉牛奶地暴饮暴食,换出一身牛力气也得寒暑几载。”
[拼音] yǐn hèn tūn shēng
[释义] 饮恨:强忍怨恨;吞声:哭泣而不敢出声。形容忍恨含悲,不敢表露。
[出处] 南朝 梁 江淹《恨赋》:“莫不饮恨而吞声。”
[拼音] tūn shēng yǐn qì
[释义] 形容不出声地悲泣。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9回:“琼英知道了这个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
[拼音] tūn shēng yǐn qì
[释义] 犹吞声忍气。
[出处] 《北史·儒林传下》:“吞声饮气,恶呻吟之响,忍酸辛之酷哉!”
[拼音] tòng yǐn huáng lóng
[释义]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
[出处] 《宋史 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拼音] yǐn liú huái yuán
[释义] 指喝水时应该想想水源。比喻不能忘本
[出处] 北周·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拼音] rú máo yǐn xuè
[释义] 茹:音如;吃。用来描写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
[拼音] yī yǐn ér jìn
[释义] 饮:喝。一口气就喝完了。形容喝得非常爽快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鸨儿只道他敬客,却自家一饮而尽。”
[拼音] yǐn shí qǐ jū
[释义] 指人的日常生活。
[出处] 宋·欧阳修《祭杜祁公文》:“公为辅弼,饮食起居,如陋巷之士。”
[拼音] yǐn fēng cān lù
[释义] 饮食风露。比喻远离世俗而生活或旅途艰辛
[出处] 明·无名氏《破天阵》第一折:“黄冠鹤氅,息气养神,导咽还丹,饮风餐露。”
[拼音] yǎn shǔ yǐn hé
[释义] 比喻所需极有限。
[出处] 《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拼音] yǐn xuè rú máo
[释义] 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
[出处] 《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拼音] yǐn shuǐ chuò shū
[释义] 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拼音] yǐn hé mǎn fù
[释义] 比喻人应知足,贪多无益。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拼音] bù yǐn dào quán
[释义] 比喻为人廉洁。
[出处] 《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拼音] xī fēnɡ yǐn lù
[释义] 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出处]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