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īn kuàng shén fēi
[释义] 犹言心境愉悦,飘飘欲仙。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道士》:“二人心旷神飞,不觉醺醉。”
[拼音] wú yì ér fēi
[释义] 比喻传播之迅速。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故曰,不如赐军吏而礼之。”
[拼音] liù chū fēn fēi
[释义] 六出:雪花六角,因别称“六出”。大雪纷纷。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拼音] gāo fēi yuǎn dùn
[释义]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同“高飞远走”。
[出处] 清 孔尚任《桃花扇 辞院》:“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
[拼音] yì xìng héng fēi
[释义] 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出处] 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拼音] gāo fēi yuǎn jǔ
[释义] 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
[出处] 汉·刘向《说苑·八·尊贤·十三节》:“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拼音] hèng yāng fēi huò
[释义] 横:意外的。指意外的、平白无故的灾祸。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其经曰:家有三皇文,辟邪恶鬼、温疫气、横殃飞祸。”
[拼音] héng huò fēi zāi
[释义] 同“横殃飞祸”。
[出处]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非是我假虚脾爱使乖,也只怕粉脸香腮,引动你密意幽怀,倒做了横祸飞灾。”
[拼音] yā fēi què luàn
[释义] ①犹言絮絮咶耳。②形容纷乱。
[出处] 明·冯梦龙《山歌·鱼船妇打生人相骂》:“一张嘴尝是鸦飞鹊乱,久惯是牛皮鸟筋。”
[拼音] zhàn huǒ fēn fēi
[释义] 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一二一章:“经过了这场灾祸的考验,好像当年跟着担架队闯了一趟战火纷飞的疆场回来。”
[拼音] hún fēi dǎn sàng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
[拼音] hún fēi dǎn zhàn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敦煌变言集·难陀出家缘起》:“怕怖莫知为计,魂飞胆战心惟。”
[拼音] hún fēi pò dàng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后水浒传》第六回:“那马上的官人,忽见楼窗中一位美貌妇人,生得标致非凡,不胜惊喜……那官人在马上,一时看得魂飞魄荡。”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三卷:“说不尽百媚千娇,魂飞魄荡。 ”
[拼音] fēi mǐ zhuǎn chú
[释义] 犹言飞刍挽粟。
[出处] 《新唐书·西域传上·高昌》:“今高昌诛灭,威动四夷,然自王师始征,河西供役,飞米转刍,十室九匮,五年未可复。”
[拼音] fēi péng chéng fēng
[释义] 蓬:蓬草。指蓬草乘风飞转,飘荡不定。比喻人无坚定意志,随情势而改变。亦作“飞蓬随风”。
[出处]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禁使》:“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
[拼音] liú xīng fēi diàn
[释义] 比喻迅疾。
[出处] 明·屠隆《彩毫记·湘娥访道》:“人世是流星飞电,荣华才转眼,似车轮下坂,弩箭离弦。”
[拼音] hún fēi dǎn chàn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22回:“正有些心虚,忽然见床下钻出一个披头黑鬼来,二人惊得毛骨悚然,魂飞胆颤,大叫有鬼,戒尺乱打。”
[拼音] hún fēi dǎn luò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回顾元营,火光四起,愈觉得魂飞胆落。”
[拼音] hún fēi pò yuè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6回:“谁知不翻犹可,只这一翻,吓得我:魂飞魄越心无主,胆裂肝摧痛欲号。”
[拼音] hún fēi shén sàng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唐·裴铏《传奇·孙恪》:“恪乃惊惧,若魂飞神丧,良久抚二子一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