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iú yán fēi wén
[释义] 犹言流言蜚语。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楚元王传》:“是以群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诋,流言飞文,哗于民间。”
[拼音] gāo fēi yuǎn jí
[释义] 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
[出处] 语出战国 楚 屈原《九章 惜诵》:“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女何之?”汉 东方朔《七谏 怨世》:“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拼音] shén fēi sè wǔ
[释义] 犹眉飞色舞。形容兴高采烈。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22回:“正想虔诵经文,却不知怎的心上总是七上八下,一会儿神飞色舞,一会儿肉跳心惊,对着经文一句也念不下去。”
[拼音] hún fēi dǎn liè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向春《煤城怒火》第二十章:“小岛左堵右挡支持不住,看到刘铁冲在前边直取他来,吓的他魂飞胆裂,关山一群保护着小岛狂跑猛窜!”
[拼音] duàn gěng fēi péng
[释义] 见“断梗飘蓬”。
[出处] 宋·陆游《拆号前一日作》诗:“飘零随处是生涯,断梗飞蓬但可嗟。”
[拼音] diàn juǎn xīng fēi
[释义] 卷:收起。形容像流星和闪电那样迅速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叫了店家拉过那驴儿骑上,说了声:‘公子保重,请了!’一阵电卷星飞,霎时不见踪影。”
[拼音] fēi é fù yàn
[释义] 见“飞蛾赴火”。
[出处] 《旧唐书·僖宗纪》:“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飞蛾赴焰。”
[拼音] shén hún fēi yuè
[释义] 形容写作时想象力肆意驰骋。
[出处] 宋·王禹偁《谢加朝请大夫表》:“涕泗纵横,乱于縻绠,神魂飞越,若在烟霄。”
[拼音] fēi shā yáng lì
[释义] 见“飞沙走砾”。
[出处] 《元史·顺帝纪十》:“京师大风自北起,飞砂扬砾,白日昏暗。”
[拼音] fēi shā zhuǎn shí
[释义] 同“飞沙走石”。
[出处] 《三国志·吴志·陆胤传》:“风则折木,飞砂转石。”
[拼音] fēi shuāng liù yuè
[释义] 旧时比喻有冤狱。
[出处] 唐 张说《狱箴》:“匹夫结愤,六月飞霜。”
[拼音] wú yì ér fēi
[释义] 比喻传播之迅速。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故曰,不如赐军吏而礼之。”
[拼音] fēi yán zǒu jǐ
[释义] 同“飞檐走壁”。
[出处] 《天雨花》第十一回:“小的曾学过飞檐走脊的本事,还能飞石打人,百发百中。”
[拼音] fēi yīng bēn quǎn
[释义] 同“飞鹰走狗”。
[出处] 唐·柳泽《上睿宗书》:“或打球击鼓,比周伎艺;或飞鹰奔犬,盘游薮泽。”
[拼音] fēi yīng zǒu mǎ
[释义] 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出处] 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沔今年虽七十,闻其心力不衰,飞鹰走马尚如平日。”
[拼音] fēi yīng zǒu quǎn
[释义] 见“飞鹰走狗”。
[出处] 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我如今欲待去消愁闷,则除是飞鹰走犬,逐逝追奔。”
[拼音] zhàn huǒ fēn fēi
[释义] 形容战斗频仍、激烈。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一二一章:“经过了这场灾祸的考验,好像当年跟着担架队闯了一趟战火纷飞的疆场回来。”
[拼音] hèng yāng fēi huò
[释义] 横:意外的。指意外的、平白无故的灾祸。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其经曰:家有三皇文,辟邪恶鬼、温疫气、横殃飞祸。”
[拼音] héng huò fēi zāi
[释义] 同“横殃飞祸”。
[出处]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四折:“非是我假虚脾爱使乖,也只怕粉脸香腮,引动你密意幽怀,倒做了横祸飞灾。”
[拼音] hún fēi dǎn sàng
[释义] 同“魂飞魄散”。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使人探知大军离城不远,遥望水陆路上,旌旗蔽日,船马相连,吓得魂消胆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