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huī fēi yān miè
[释义] 灰也飞散了;烟也消失了。比喻人的死亡;事物的消亡。
[出处] 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拼音] luán fèng fēn fēi
[释义] 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
[出处] 唐 房千里《寄妾赵氏》诗:“鸾凤分飞海树秋,忍听钟鼓越王楼。”
[拼音] bù lǚ rú fēi
[释义] 形容行进很快
[出处]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5回:“那道人步履如飞,一直往西去了。”
[拼音] jī fēi gǒu zǒu
[释义] 走:跑。鸡乱飞,狗乱跑。形容因极端惊恐而混乱不堪。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13回:“你看前两天那种搜索的样子,只就我们歇宿的那一家客寓,已经是闹得鸡飞狗走,鬼哭神号。”
[拼音] fēi shā zhuǎi shí
[释义] 飞:使飞扬;转:滚动。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迅猛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陆凯陆胤传》:“苍梧、南海,岁有风瘴气之害,风则折木,飞砂转石,气则雾郁,飞鸟不经。”
[拼音] méi fēi yǎn xiào
[释义] 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他眉飞眼笑,高兴地跳着,大声喊道:‘解放啦!’”
[拼音] bá hù fēi yáng
[释义] 指骄横放肆。
[出处] 宋 王安石《辞拜相表》:“百姓以安平无事之时,而未免流离饿莩;四夷以衰弱仅存之势,而犹能跋扈飞扬。”
[拼音] jī fēi gǒu jiào
[释义] 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直叫唤。形容乱成一团
[出处]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反“扫荡”》:“忽然,邻庄鸡飞狗叫,老乡们拖着孩子向庄外奔跑。”
[拼音] fēi é tóu huǒ
[释义]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出处] 《梁书 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拼音] bǐ yì qí fēi
[释义]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齐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出处] 晋 陆机《拟西北有高楼》:“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拼音] lóng fēi fèng wǔ
[释义] 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原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奔放雄伟。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现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多指草书。
[出处] 宋 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拼音] fēi lái hèng huò
[释义] 意外的灾祸。
[出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谁想遭此一场飞来横祸,若非提控出力,性命难保。”
[拼音] dà xuě fēn fēi
[释义] 纷:多而杂乱。雪片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出处] 鲁迅《“大雪纷飞”》:“在江浙,倘要说出‘大雪纷飞’的意思来……大抵用‘凶’,‘猛’或‘厉害’,来形容这下雪的样子。”
[拼音] wú yì ér fēi
[释义] 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事物很快地传播开来。
[出处]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川》:“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
[拼音] fēi yán zǒu bì
[释义]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出处]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这个人本来是一个飞檐走壁的贼。”
[拼音] fēi é pū huǒ
[释义]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出处] 《梁书 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拼音] xuè ròu héng fēi
[释义] 形容因遭受战争或其他意外灾祸死伤时;血肉四溅的惨状。横飞:乱飞。
[出处] 清 陈天华《狮子吼》第八回:“即有几个如狼似虎的狱吏,各执竹条,纵横乱打,打得血肉横飞,足足打了四个小时,方才丧命。 ”
[拼音] fēi zhēn zǒu xiàn
[释义] 飞:使飞动;走:迅跑。针飞动;使线迅跑。形容缝补刺绣技巧熟练;动作敏捷;速度很快。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江湖上人称他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线。”
[拼音] fēi zāi hèng huò
[释义] 意外的灾祸。
[出处]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4卷:“每日如此,魂不离人左右,飞灾横祸,恶鬼凶神,不能为害。”
[拼音] bǐ yì shuāng fēi
[释义] 比翼:翅膀紧靠翅膀;双飞:成双地并飞。借比翼鸟的双宿双飞;比喻夫妻形影不离心心相印。
[出处] 《尔雅 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