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lín xià fēng fàn
[释义] 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出处] 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八回:“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
[拼音] ráo yǒu fēng qù
[释义] 很有风趣。
[出处]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1章:“韩燕来觉着山地里春天不但来得早,而且饶有风趣。”
[拼音] lù sù fēng cān
[释义] 在露天过夜,在风口吃饭。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
[出处] 宋 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露宿风餐六百里,明朝饮马南江水。”
[拼音] rú fēng guò ěr
[释义] 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比喻漠不关心,不相关涉。
[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拼音] fēng huán wù bìn
[释义] 形容女子头发美丽或头发蓬松散乱
[出处] 宋 李清照《永遇乐》词:“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拼音] mì bù tōng fēng
[释义] 形容包围紧密或防卫严密,连风也透不进去。
[出处]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必然把太平庄上兵围拥,铁桶般密不通风。”
[拼音] fēng sú rén qíng
[释义]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出处] 唐 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
[拼音] fēng fēng huǒ huǒ
[释义] 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
[出处] 徐光耀《平原烈火》:“忽然老曹一头撞进来,忽闪忽闪眨着两只眼,风风火火地连叫:‘大队长,大队长!’”
[拼音] fēng liú xiāo sǎ
[释义] 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出处] 明 徐复祚《红梨记 投雍》:“素娘,似你这般风流潇洒,如花似玉,向在东尘,知心有几。”
[拼音] pī fēng zhǎn làng
[释义] 冲破风浪。
[出处] 《人民日报》1976.6.25:“在西沙保卫战中,一批刚刚穿上海军服的青年战士,驾着战舰,劈风斩浪,无所畏惧地同敌舰格斗,为保卫祖国的宝岛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拼音] fēng qīng yuè jiāo
[释义] 轻风清凉,月光皎洁。形容夜景优美宜人。
[出处] 唐·无名氏《薛昭传》:“及夜风清月皎,见阶间有三美女,笑话而至。”
[拼音] fēng qù héng shēng
[释义] 形容十分幽默、诙谐。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35回:“这样风趣横生的事,只有请笑庵自讲最妙。”
[拼音] fēng yǔ bù tòu
[释义] 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
[拼音] fēng zhú zhī nián
[释义]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出处]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拼音] qiū fēng guò ěr
[释义] 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出处]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拼音] fēng mù zhī bēi
[释义]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侍养的悲伤。
[出处] 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拼音] kàn fēng shǐ fān
[释义] 看风向掌握船帆。比喻随机应变,看情况办事。亦作“看风使船”、“看风使舵”、“见风使舵”、“看风驶篷”、“看风转舵”、“随风使船”、“看风行事”。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依怀禅师法嗣·法云法秀禅师》:“看风使帆,正是随波逐浪。”
[拼音] fēng chuī rì shài
[释义] 狂风吹,烈日晒。形容无所遮挡。
[出处] 梁斌《红旗谱》二十七:“你风吹日晒地辛苦一年,连个痛快年也过不上。”
[拼音] fēng pài rén wù
[释义] 指善于迅速改变自己立场或观点的人
[出处] 张洁《沉重的翅膀》:“他们又知不知道他是个见风使舵的风派人物?”
[拼音] fēng yún wàn biàn
[释义] 风云:比喻变化动荡的局势。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局势复杂,变化迅速,难以预料
[出处] 宋·胡宏《题上封寺》:“风云万变一瞬息,红尘奔走真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