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ú fēng qǐ làng
[释义] 比喻平白无故地生出事来。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
[出处] 唐 希运《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达摩西来,无风起浪;世尊拈花,一场败缺。”
[拼音] yún lóng fēng hǔ
[释义]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出处] 《周易 乾》:“云从龙,风从虎。”
[拼音] yuè bái fēng qīng
[释义] 月光皎洁;微风凉爽。形容恬静美好的夜景。
[出处] 宋 苏轼《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拼音] mǎn liǎn chūn fēng
[释义] 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早见那位钦差顶冠束带满脸春风的迎出舱来。”
[拼音] yǐ nǐ fēng guāng
[释义] 旖旎:柔和美丽。柔和而美丽的韵致风采或自然风景。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一霎时局已到齐,真正是翠绕珠围,金迷纸醉,说不尽温柔景象,旖旎风光。”
[拼音] gāo fēng jùn jié
[释义] 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
[出处] 宋 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拼音] jí rú fēng huǒ
[释义] 急得像疾风烈火一样。形容十分急迫。
[出处] 《西游补》第九回:“你要图成和议,急如风火,却如何等得这三日过呢?”
[拼音] yíng fēng zhāo zhǎn
[释义] 形容旗子在风中飘荡。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只见五颜六色的旗子,迎风招展,挖云镶边的号褂,映日争辉。”
[拼音] yuè hēi fēng gāo
[释义] 风高:风很大。没有月光;风又很大。旧时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天气。
[出处] 元 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拼音] shuāi jì zhī fēng
[释义] 衰季:末世。末世的不良风气
[出处] 宋·苏轼《议学校贡举札子》:“庶几得忠实之士,不至蹈衰季之风,则天下幸甚。”
[拼音] máng fēng guài yún
[释义] 指急骤的风云
[出处] 宋 姜夔《圣宋铙歌吹曲 时雨霈》:“五领之君,盲风怪云,毒蛇臻臻,相其不仁。”
[拼音] zhān fēng shǐ fān
[释义] 比喻随机应变,看风头办事。
[出处] 《醒世姻缘传》第八回:“看人眉来眼去,占风使帆。”
[拼音] fēng chuī cǎo dòng
[释义] 微风一吹;草就晃动。比喻轻微的动荡或变故。
[出处] 《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吞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拼音] bì fēng gǎng
[释义] 一种无装卸设备、在暴风雨时使船只得到掩护的港口。比喻一块可以躲避危险的地方
[出处] 张贤亮《心安即福地》:“外面的世界虽然波涛汹涌,家总是一个安宁的避风港。”
[拼音] wèi rán chéng fēng
[释义] 形容某件事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出处]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日本国内,自望族以至一般文士,摹仿唐诗蔚然成风。”
[拼音] fēng juǎn cán yún
[释义] 大风把残留下的浮云一下子刮走。比喻把残存的东西扫荡干净;也用来形容很快把食物吃光。
[出处] 唐 戎昱《霁雪》:“风卷残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拼音] suí fēng zhuǎn duò
[释义] 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8回:“眼见得城池也不济事了,各人自思,随风转舵。”
[拼音] píng dì fēng bō
[释义] 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
[出处] 唐 刘禹锡《竹枝词》:“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拼音] shā fēng jǐng
[释义] 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出处] 宋 晏殊《煮茶》诗:“未向人间杀风景,更持醪醑醉花前。”
[拼音] fēng chén pú pú
[释义] 风尘:指旅行。仆:走路劳累的样子。旅行艰辛困顿;行路劳累疲乏。
[出处] 清 吴趼人《痛史》第八回:“三人拣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风尘仆仆,到了此时,不免早些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