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áng fēng guài yǔ
[释义] 谓非常急骤凶猛的风雨。
[出处] 唐·韩愈《南海神庙碑》:“吏滋不供,神不顾享;盲风怪雨,发作无节。”
[拼音] máng fēng huì yǔ
[释义] 同“盲风怪雨”。比喻困境。
[出处] 杨笃生《新湖南》第五篇:“愈挫愈奋,愤盈旁魄,几使俄政府权力威命之所及,俱限于盲风晦雨之途焉。”
[拼音] mí rán chéng fēng
[释义] 同“靡然向风”。
[出处] 《明史·张岳传》:“谈虚论寂,靡然成风。”
[拼音] mí rán cóng fēng
[释义] 同“靡然向风”。
[出处] 明·李贽《答马历山书》:“然非龙溪先生五六十年守其师说,不少改变,亦未必靡然从风,一至此也。”
[拼音] shàng yǔ páng fēng
[释义] 形容家里贫穷,房屋破旧。
[出处] 唐·韩愈《面海神庙碑》:“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拼音] mí rán xiàng fēng
[释义] 亦作“靡然乡风”。亦作“靡然乡风”。谓群起效尤而成风气。
[出处] 《晋书·儒林传序》:“故缙绅之士靡然向风,余芳遗烈,焕乎可纪者也。”
[拼音] zhòu yǔ kuáng fēng
[释义] 见“骤雨暴风”。
[出处] 《宣和书谱·释怀素》:“自谓得草书三昧……当时名流如李白、戴叔伦、窦臯、钱起之徒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拼音] zhuō yǐng bǔ fēng
[释义] 亦作“捉风捕影”。亦作“捉风捕月”。同“捕风捉影”。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五回:“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沙弄汞,捉影捕风。”
[拼音] nòng yuè tuán fēng
[释义] 弄:玩弄;抟:捏聚成团。指以吟咏风花雪月、闲适生活的写作
[出处]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二折:“喜秋清乐意逍遥,常则是弄月抟风,快活到老。”
[拼音] nì fēng chēng chuán
[释义] 逆风:顶风。比喻身处逆境
[出处] 宋·陆游《与何蜀州启》:“老骥伏枥,虽未歇于壮心;逆风撑船,终不离于旧处。”
[拼音] ōu fēng měi yǔ
[释义]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出处] 清·秋瑾《自拟檄文》:“欧风美雨,咄咄逼人,推原祸始,是谁之咎?”
[拼音] piāo fēng jí yǔ
[释义] 同“飘风暴雨”。
[出处]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宋·郭熙淳《林泉高致·画诀》:“夏山雨过,浓云欲雨,骤风急雨,又曰飘风急雨。”
[拼音] chèn fēng shǐ duò
[释义] 犹看风使舵。比喻随机应变或迎合别人行事。
[出处] 明 冯梦龙《万事足 筵中治妒》:“那没廉耻的,假哭佯啼;你呵卵脬的,不要趁风使柁。”
[拼音] fēng jī diàn fēi
[释义] 形容势猛。
[出处] 《三国志 蜀志 郤正传》:“云合雾集,风激电飞,量时揆宜,用取世资。”
[拼音] fēng jī diàn hài
[释义] 形容势猛。同“风激电飞”。
[出处] 《南史 梁纪上 武帝》:“凭险作守,兵食兼资,风激电骇,莫不震叠。”
[拼音] fēng jǔ yún fēi
[释义] 凭借风云飞腾而上。同“风举云摇”。
[出处] 《宋史 乐志七 》:“神驾来思,风举云飞。”
[拼音] zhǐ tán fēng yuè
[释义] 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出处] 清·张岱《游山小启》:“喜作闲人,酒席间只谈风月。”
[拼音] nì fēng è làng
[释义] 比喻险恶的形势。
[出处]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即使尹老师满腹牢骚及烦躁,也还是听到铃声,奔赴教室,顶着‘四人帮’掀起的逆风恶浪,为学生们上课。”
[拼音] niè yǐng zhuī fēng
[释义] 形容速度极快。
[出处] 《梁书 王僧孺传》:“入班九棘,出专千里,据操撮之雄官,参人伦之显职,虽古之爵人不次,取士无名,未有蹑影追风,奔骤之若此者也。”
[拼音] tiào fēng mài yǔ
[释义] 比喻招摇撞骗。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这杨大郎,名唤杨先彦,绰号为铁指甲,专一粜风卖雨,架谎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