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ēi fēng bā miàn
[释义] 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
[出处] 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鄙人面奉御旨,办理‘七七’周年纪念——有人早就这样替我宣传出去了——应该是威风八面的事。”
[拼音] jiàn fēng shǐ chuán
[释义] 同“见风使舵”。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这贺推仁更有一件本事,是专会见风驶船,看眼色行事。”
[拼音] jiàn fēng zhuǎn péng
[释义] 同“见风使舵”。
[出处] 茅盾《子夜》七:“那也不是真心替我办事,还是见风转篷的自私。我有钱不给这等人!”
[拼音] qī fēng hán yǔ
[释义] 见“凄风苦雨”。
[出处] 清·葆光子《物妖志·木类·柳》:“方其凄风寒雨,杏褪桃残,山路萧条,愁云千里,苔荒藓败,情扬魂销,不可谓无忧也。”
[拼音] kàn fēng xíng chuán
[释义] 看:观察。比喻做事随机应变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俺看这位皇帝不像享福之器,况北兵过江,人人投顺,元帅也要看风行船才好。”
[拼音] kàn fēng shǐ péng
[释义] 看:观察,估量;篷:船帆。看风向转动舵柄。比喻跟着情势转变方向,随机应变
[出处] 茅盾《子夜》:“傻孩子,这也要问呀!要你自己看风驶篷!”
[拼音] shàng yǔ páng fēng
[释义] 形容家里贫穷,房屋破旧。
[出处] 唐·韩愈《面海神庙碑》:“上雨旁风,无所盖障。”
[拼音] lín xià fēng zhì
[释义] 同“林下风气”。
[出处] 《宣和书谱·妇人薛涛》:“妇人薛涛,成都倡妇也。以诗名利时,虽失身卑下,而有林下风致,故词翰一出,则人争传以为玩。”
[拼音] mí rán cóng fēng
[释义] 同“靡然向风”。
[出处] 明·李贽《答马历山书》:“然非龙溪先生五六十年守其师说,不少改变,亦未必靡然从风,一至此也。”
[拼音] mí rán chéng fēng
[释义] 同“靡然向风”。
[出处] 《明史·张岳传》:“谈虚论寂,靡然成风。”
[拼音] lǎo jì sī fēng
[释义] 嘶:马叫。马老了但雄风犹在,鸣叫的声音还很雄壮
[出处] 《光明日报》1980.8.18:“‘老骥嘶风,英心不退’,年富力强的青、壮、少年又当如何!”
[拼音] liú fēng yí yùn
[释义] 流风:遗风。前代流传下来的风俗韵事
[出处] 郭沫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正是在吴起、商鞅等实行变法的流风遗韵中长大的。”
[拼音] qiū fēng sǎo yè
[释义] 比喻威力大、气势猛。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九卷:“[程万里]每日间见元兵所过,残灭如秋风扫叶,心中暗暗悲痛,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拼音] làng jìng fēng tián
[释义] 恬:安静。风平浪静。比喻十分平静
[出处] 元·王实甫《苏小卿月夜贩茶船》:“这些时浪静风恬。”
[拼音] lán fēng zhàng yǔ
[释义] 阑珊的风,冗多的雨。指夏秋之际的风雨。泛指风雨不已
[出处] 唐 杜甫《秋雨叹》:“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拼音] xiǔ shuǐ cān fēng
[释义]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出处] 明·许三阶《节侠记·再贬》:“想当初关山万重,赋闲君今朝堪讽,也强似那宿水餐风。”
[拼音] nì fēng chēng chuán
[释义] 逆风:顶风。比喻身处逆境
[出处] 宋·陆游《与何蜀州启》:“老骥伏枥,虽未歇于壮心;逆风撑船,终不离于旧处。”
[拼音] xuě yuè fēng huā
[释义] ①代指四时景色。②喻男女情事。
[出处] 元·贯云石《粉蝶花》套曲:“古往今来题咏多,雪月风花事事可。”
[拼音] mǎ ěr chūn fēng
[释义] 见“马耳东风”。
[出处] 金·元好问《谷圣灯》诗:“纷纷世议何足道,尽付马耳春风前。”
[拼音] xùn léi fēng liè
[释义] 犹言迅雷烈风。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乡党》:“孔子迅雷风烈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