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án tǔ shēng fēng
[释义] 谈话机敏风趣。
[出处] 清·王韬《淞滨琐话·田荔裳》:“则其人殊魁梧俊伟,谈吐生风。”
[拼音] fēng fēng yǔ yǔ
[释义]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出处] 元 张可久《普天乐 忆鉴湖》曲:“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
[拼音] fēng jǐng bù shū
[释义] 指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
[出处] 晋 王隐《晋书 王导传》:“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拼音] fēng kǒu làng jiān
[释义] 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
[出处] 向春《煤城怒火》第21章:“现在到了风口浪尖,是咱挺身的时候了,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抗日,一定要干出个英雄样来!”
[拼音] fēng qián cán zhú
[释义] 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
[出处] 梁遇春《致石民书六通》:“良心(交与Nurse)已如风前残烛,一片冰心,将付之东流矣。”
[拼音] tiě chuāng fēng wèi
[释义] 指监牢里囚犯的生活
[出处] 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一章:“随后十年来,除和几位救国会的同志在苏州略尝铁窗风味不能算流亡外,有第二次流亡……”
[拼音] mǎ ěr dōng fēng
[释义]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出处] 宋 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诗:“青山自是绝世,无人谁与为容。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拼音] liú fēng yú yùn
[释义] 前人流传下来的风度、情操
[出处] 清 方宗诚《序》:“高人逸士之流风余韵,可以廉顽而立懦者。”
[拼音] jīng fēng hài làng
[释义] 喻使世俗震动、极不寻常。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据地保那张报单,五路通详上去,奉到宪批,批了‘如详办理’四个大字,把一桩惊风骇浪的大案,办得来云过天空!”
[拼音] tì tǎng fēng liú
[释义] 倜傥:超逸豪爽,不拘束;风流:英俊有才学。英俊潇洒,不拘礼法
[出处]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南邑某生,少而聪慧,既长,丰神韶秀,倜傥风流。”
[拼音] fēng qīng yún dàn
[释义]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净”、“云淡风轻”。
[出处] 元·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十三出:“元定下的夫妻怎断,咱茶浓酒酣,趁着风轻云淡,省得着我倚门终日盼停骖。”
[拼音] fēng xíng léi lì
[释义] 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出处] 明·许自昌《水浒记·纵骑》:“官差紧者,为黄巾钩党严厉莫停者,怕鼠窜掉头者,东溪望忙行边。”
[拼音] fēng yuè wú biān
[释义] 极言风景之佳胜。
[出处] 宋·朱熹《六先生画像·濂溪先生》:“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拼音] fēng chí diàn jī
[释义] 形容迅速出击。
[出处] 《六韬 龙韬 王翼》:“奋威四人,主择材力,论兵革,风驰电击,不知所由。”
[拼音] fēng chí diàn juǎn
[释义] 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同“风驰电掣”。
[出处] 唐 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突厥所长,惟恃骑射,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陈。”
[拼音] fēng chí diàn shì
[释义] 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同“风驰电掣”。
[出处] 三国 魏 嵇康《赠秀才入军》:“风驰电逝,蹑景追风;凌历中原,顾盼生姿。”
[拼音] mǒ yuè pī fēng
[释义] 抹:细切;批:薄切。用风月当菜肴。指吟啸风月,清高自赏
[出处] 宋 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月批风。”
[拼音] fēng hé rì měi
[释义] 微风和畅,阳光明丽。同“风和日丽”。
[出处] 清 黄宗羲《敬槐诸君墓志铭》:“风和日美,余掉短胕,老母揭女孙泛汝仇湖。”
[拼音] nòng yuè yín fēng
[释义] 谓赏玩、吟咏风月美景。
[出处] 元·管道昇《渔父词》:“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拼音] jì yuè guāng fēng
[释义] 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
[出处] 宋陈亮《谢罗尚书启》:“霁月光风,终然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