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āo jié qīng fēng
[释义] 高节:高尚的气节;清风:清廉的作风。气节高尚,作风清廉。比喻人品高洁。
[出处] 明·孙明儒《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高节清风今已矣,英雄须识时宜。”
[拼音] yǔ dǎ fēng chuī
[释义] 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出处] 唐·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拼音] lín xià fēng dù
[释义] 称颂妇女娴雅飘逸的风采
[出处] 沈从文《菜园》:“母亲还是同样的不失林下风度。”
[拼音] liú yán fēng yǔ
[释义] 犹言流言蜚语。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五章:“蛤蟆滩曾经转播过生宝和这女人的流言风语。”
[拼音] guān wàng fēng sè
[释义] 观望:看风头。指犹豫不定,坐观情势发展,以便见机行事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27章:“由于黎的态度逐步软化,原属国民党的国会议员纷纷南下或者躲在六国饭店里观望风色。”
[拼音] huàn hǎi fēng bō
[释义] 宦海:旧指官场。旧指官场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涛和大风,变化莫测;亦指官场中出现的风险和波折。
[出处] 宋·陆游《休日感化》:“宦海风波实饱经,入将人世寄邮亭。”
[拼音] yāng yāng dà fēng
[释义] 泱泱:宏大的样子。指气魄宏大的大国风度。
[出处]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
[拼音] shǔn fēng shǐ chuán
[释义] 顺着风势驾船。比喻趁着有利条件做事,容易成功。也指借机行事。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拼音] léi dòng fēng xíng
[释义] 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出处] 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雷动风行,天下方如草之偃。”
[拼音] shùn fēng chě qí
[释义] 顺;趋向同一方向。顺着风向扯起旗子。比喻因势乘便行事
[出处]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6章:“一块浓黒的云彩,顺风扯旗地从西北方向飞过来。”
[拼音] tán tǔ fēng shēng
[释义] 见“谈吐生风”。
[出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1回:“一呼一吸兴致豪,谈吐风生议论高。”
[拼音] wèi chéng fēng qì
[释义] 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出处]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在康奈尔校园里》:“可惜这种个人捐献在我们国家里还只是麟角凤毛,还没蔚成风气。”
[拼音] yǐn fēng chuī huǒ
[释义] 比喻从中煽动,挑起事端。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刀杀人','引风吹火'。”
[拼音] lù cān fēng sù
[释义] 在露天中吃饭,在风中住宿。形容旅途艰辛
[出处] 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33回:“沿途露餐风宿,到了汛地,驻扎数月。”
[拼音] ěr hòu shēng fēng
[释义] 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出处] 《梁书·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日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拼音] fēng chén zhī shēng
[释义] 指蜚短流长的言语
[出处] 《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诸所谮引,言非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有滋甚。”
[拼音] qī fēng xiǔ yǔ
[释义] 在风雨中止息。形容奔波辛劳。
[出处] 《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反抗侵略保卫祖国,栖风宿雨是平常。”
[拼音] yǔ mù fēng cān
[释义] 形容在外奔走劳苦,生活不得安定。
[出处] 宋 刘宰《石翁姥》:“人归人去我何心,雨沐风餐人自老。”
[拼音] guò ěr qiū fēng
[释义] 刮过耳边的秋风。比喻没有任何意义的身外之物
[出处]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拼音] yuè yùn ér fēng
[释义] 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月亮出现光环,就是要刮风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出处] 宋 苏洵《辨奸论》:“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