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īn lǐng shén huì
[释义]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领:领会;会:理解。
[出处] 唐 田颖《游雁荡山记》:“将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禅房,与之辩论心性切实之学,彼已心领神会。”
[拼音] tí gāng qiè lǐng
[释义] 抓住纲绳;提起衣领。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纲:鱼网的总绳;挈:提起。
[出处]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
[拼音] bù dé yào lǐng
[释义] 要领:要点。抓不住事物的要点和关键。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骞传》:“骞不得要领。”
[拼音] yáo yáo lǐng xiān
[释义] 遥遥:远远;很远。远远地走在人家的前面。
[出处] 罗来勇《世界在他们眼前展开》:“我们的声誉就是实力——遥遥领先的技术和工艺。”
[拼音] kān jiā běn lǐng
[释义] 指特别擅长的技能
[出处] 茅盾《清明前后》第三幕:“为民兄,您再教它几句您的看家本领。”
[拼音] biāo xīn lǐng yì
[释义] 标:提出;异:特别的。指提出新奇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
[出处] 清 顾炎武《答俞右吉书》:“文定因之以痛哭流涕之怀,发标新领异之论,其去游夏之传,益以远矣。”
[拼音] bá xīn lǐng yì
[释义] 指创立新意,提出独特的见解。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
[拼音] lǐng yì biāo xīn
[释义] 指与众不同,独创一格
[出处] 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商战上》:“下至淫巧奇技,亦领异标新,锥刀竞逐。”
[拼音] xīn lǐng shén wù
[释义] 见“心领神会”。
[出处] 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
[拼音] xīn lǐng yì huì
[释义] 见“心领神会”。
[出处] 邹韬奋《经历》:“他们不许用帝国主义,所以各报遇着这个名词,总是写作‘××主义’,读者看得惯了,也就心领意会。”
[拼音] wò gāng tí lǐng
[释义] 握:拿、抓。比喻抓住要领或简明扼要地把内容提示出来。
[出处] 晋·潘尼《答傅咸》诗:“忽荷略纽,握纲提领;矫矫贞臣,惟国之屏。”
[拼音] zhèn lǐng tí gāng
[释义] 提纲挈领。
[出处] 《隋书·文学传·潘徽》:“总括油素,躬披缃缥,芟芜刈楚,振领提纲,去其繁杂,撮其指要,勒成一家,名曰《江都集礼》。”
[拼音] tí gāng zhèn lǐng
[释义] 同“提纲挈领”。
[出处] 《金石萃编·匡国节度使冯行袭德政碑》:“追本寻源,提纲振领。”
[拼音] tí gāng jǔ lǐng
[释义] 同“提纲挈领”。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遇安禅师》:“提纲举领,尽立主宾,如何是主?”
[拼音] qiè lǐng tí gāng
[释义] 挈衣之领,提网之纲。比喻抓住要领。
[出处] 清·陶澍《重刻序》:“江陵张文忠公起而振之,挈领提纲,综核名实,法肃于庙堂之上,而令行于万里之外。”
[拼音] kǎi rán lǐng nuò
[释义] 慨然:慷慨、爽快。形容很慷慨地答应下来
[出处]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35回:“令婆召孟良入与言其事,孟良慨然领诺。”
[拼音] hòu jìn lǐng xiù
[释义] 晚辈中最杰出的人。
[出处] 《晋书·裴秀传》:“时人为之语曰:‘后进领袖裴秀。’”
[拼音] shén lǐng yì zào
[释义] 谓用心神领会和创造艺术形象。
[出处] 宋·沈括《梦溪笔谈·书画》:“神领意造,恍然见其有人禽草木飞动往来之象,了然在目。”
[拼音] shén lǐng yì dé
[释义] 形容领悟透彻。
[出处] 《高坐别传》:“性高简,不学晋语,诸公与之言,皆因传译。然神领意得,顿在言前。”
[拼音] rǎng mèi yǐn lǐng
[释义] 揎袖捋臂,伸长头颈。形容激奋盼望貌。
[出处] 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天下学士有志于圣人者,莫不攘袂引领,愿受指教,听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