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èn bù gù shēn
[释义] 同“奋不顾身”。
[出处] 《镜花缘》第三七回:“林兄因感世子之情,唐兄只知惟义是趋,都是忿不顾身,竟将王宫内院视为儿戏。”
[拼音] hòu gù zhī lǜ
[释义] 顾:回视;后顾:回过头照顾。指来自后方或家里的忧患
[出处] 宋·刘弈《上韩范二招讨书》:“贼无后顾之虑,长驱而来。”
[拼音] hòu gù zhī yú
[释义] 顾:回视;后顾:回过头照顾;虞:臆度,料想。指来自后方或家里的忧患
[出处] 《清史稿·常青传》:“大营距府城未远,势相犄角,无后顾之虞。”
[拼音] máo lú sān gù
[释义] 见“草庐三顾”
[出处] 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第一折:“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便想这茅庐三顾到南阳。”
[拼音] bù zhí yī gù
[释义] 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
[出处] 明 方孝儒《送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拼音] gù pàn shēng zī
[释义] 姿:姿色,姿态。回首抬眼之间就有美妙的姿色。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
[出处] 三国·魏·嵇康《赠秀才入军》:“风驰电逝,蹑景追风;凌历中原,顾盼生姿。”
[拼音] fèn shēn bù gù
[释义] 犹奋不顾身。
[出处] 宋·苏轼《与章子厚书》:“愚夫小人,以一言感发,犹能奋身不顾,以遂其言。”
[拼音] gù pàn zì dé
[释义] 顾盼:左顾右盼;自得:自己很得意。环顾四周,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形容得意忘形
[出处] 王朔《无人喝彩》:“犹如脚底抹油,犹如乘风滑翔,钱康神采奕奕,顾盼自得,仿佛他是天下自我感觉最好的人。”
[拼音] gù pàn shēng huī
[释义] 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同“顾盼生姿”。
[出处]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士有馀粮,马多剩草。一呼百诺,顾盼生辉。此送彼迎,尊荣莫并。”
[拼音] xíng yǐng xiāng gù
[释义] 形:形体;影:身影。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出处] 《晋书·桓温传》:“省之惋愕,不解所由,形影相顾,陨越无地。”
[拼音] gù pàn zì háo
[释义] 见“顾盼自雄”。
[出处]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六回:“袁总统得此奇袭,未免顾盼自豪。”
[拼音] sān gù cǎo lú
[释义] 见“草庐三顾”。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回目:“刘玄德三顾草庐。”
[拼音] fèn bù gù mìng
[释义] 犹奋不顾身。
[出处] 南朝·梁·任昉《奏弹曹景宗》:“故司州刺史蔡道恭率励义勇,奋不顾命。”
[拼音] lín nàn bù gù
[释义] 临:遇到;难:危难;顾:顾惜。遇到危难的时候,并不顾惜自己。形容没有私心,十分英勇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齐王房传》:“扬六军之大势,安城守之惧心,临难而不顾,毕志传命。”
[拼音] qián zhān hòu gù
[释义] 同“瞻前顾后”。看看前再看看后。有时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
[出处]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死期将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远,夜行不休,前瞻后顾,无所栖归,不亦太可怜乎!”
[拼音] gù yǐng nòng zī
[释义]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二姊葛氏,为人狡黠善辨,顾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与埒。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拼音] yán bù gù xíng
[释义]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出处] 《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拼音] gù nèi zhī yōu
[释义] 顾:照管,照顾。指对后方的忧虑、担心
[出处] 《宋史·李处耘传》:“赏厚则人无顾内之忧,恩深则士有效死之志。”
[拼音] jí jí gù yǐng
[释义] 惶惶然自顾其影,孤苦失望的样子。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洋洋得意的样子
[出处] 清 梁启超《中国外债史》:“自兹以往,我民岁增二千余万之负担,汲汲顾影。”
[拼音] hòu gù zhī huàn
[释义] 顾:回视;后顾:回过头照顾。指来自后方或家里的忧患
[出处] 《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卢文纪劝帝驻河桥,庚赞华为契丹主,以兵援送入蕃,则契丹主有后顾之患,不能久驻汉地矣。”